0009 风雪中的尘安城(三)(第1/2页)大风缥缈录

    ()    咚咚咚。    码头边钟楼传出三声不紧不慢的钟鸣,宣告着沿运河北上京都的终点站到了。    艄公们三两步迈过踏板,在码头上绑好绳索,这才招手示意立在船头的伙计们叮铃铃摇起船舱外的铜铃,旅客们则纷纷打开舱门涌出,在码头上舒展着身体。    尽管寒风阵阵,旅客们脸上一扫多日来只能待在窄船舱中带来的苦闷,望着北方尘安城的方向内心不由得欣喜。    热闹非凡的码头上唯独有一艘客船显得冷冷清清,几名身着轻甲的人立在船头迟迟没有下船,当先一人摸约二十出头。    朝阳洒在他右侧脸颊上带来回家的喜悦,岸边寒风吹在他左侧脸颊又让他内心阵阵颤抖不已。    “魏弟兄,事已至此就不要再担心其他了,太岳府那边有兄弟们看着,一有消息立刻用咱们的渠道送来京都,薛大人也派人传话过来,魏弟兄安心在家服侍老爷子,你不用担心,一切等老爷子康复再。”    这话的是立在他身侧稍显年长的轻甲兵士,他们每人腰间佩着一柄短刀,刀鞘上隐约能看见“工”两个锦字。    魏定仁抿着嘴唇没有话,双手紧紧握住话那人的手掌上下晃动,又与身旁另外几名陪同自己回京都的工馆侍卫一一对视,感激之情不胜言表,直到年长的那名工馆侍卫再次催促。    “赶紧回家去吧,魏弟兄,你大哥就是兄弟们的大哥,咱们工馆的人向来同心同德,唯一服从的就是馆营使跟皇上,虽雍定城跟太岳府之间隔着运河,可将来还有机会再见面的,不定明年同朝为官又能一起把酒言欢啦,哈哈。”    清晨的风依然裹着昨夜风雪中的寒意缓缓流过停泊在码头里的船,仿佛一条看不见的河流顺着尘沧运河的河道一路南下着追寻万物复苏的源头,顺便给沿途遇到的旅人淡淡涂上一层青白色的脂粉。    不多久,一辆马车从尘沧运河码头赶到尘安城南门外,南门禁军看到马车上身穿工馆制式轻甲的人递出来的一个铜牌。    那铜牌样式精巧,捧在手中轻轻一扣铜牌侧面的铜钉,随着咯吱的一声机括声响,铜牌表面当即裂开,露出里面三个周边装饰着繁复花纹的光滑铜字——“工馆”。    在铜字四角又装饰了四个较的光滑铜字——“临、都、雍、定”,正是雍定城工馆的通行令牌。    禁军上下审视那人容貌,不过二十出头,眼窝深陷,看起来是因为连日赶路的缘故没有好好休息。    可是一来这辆马车是从码头方向而来,乘船到京都最多神情困倦却不会有人彻夜失眠,二来工馆的公务往往是绕行至东门出入,那里离京都工馆最近。    正在禁军犹豫间看到值守南门的校尉出来巡视,于是跑去将铜牌交到校尉手中,又将种种疑点上报。    校尉不敢大意,一来工馆的普通侍卫往往是各地高官子弟不敢得罪,二来却是关乎自己未来官途。    工馆只由馆营使管理直接听命于皇上,他们这些京都禁军听从的是京都指挥使。    而京都指挥使名义上是由皇上直接任命,中间却也需要柱国将军推荐与上卿府批复才会送到皇上面前,但重点是上卿府还管理着中下层将领的考核。    坦白,就是免除一名将领只需要由将军批准,但是想要提拔任用一名将领却必须通过上卿府考核。    而这上卿府与工馆之间素来不和,要是来人有工馆文书留存,自然不会影响日后考核,可要是随意就让工馆的人进入京都,恐怕这辈子就只能当一名校尉了。    右手托着令牌的校尉走到马车边,待看清对方样貌又吃了一惊,揣摩到今怕是遇到了这辈子最难应付的场面。    “是,是你呀二少爷,您是回京来看望指挥使大人的吧?”    魏定仁见禁军许久不放行,还找来了校尉查看,本就不好的心情更是有些恼怒,因此连马车也不下,点头嗯了一声作为回应。    这样的态度也让南门校尉心中忐忑。    放行吧,自己这辈子怕是老死在校尉位置上了,不放行吧,得罪掌管京都三万禁军的京都指挥使家少爷,恐怕身为禁军校尉的自己明就滚去外地当府兵了。    犹豫片刻,校尉只好先把铜牌递还回去,撑在马车上凑近魏家二少爷耳边低声央告道。    “二少爷您大人有大量,的跟您直吧,您手里要是有工馆公文,的立马放行,要是没有公文的话,您最好从东门进城,的也知道您这次回家是看望指挥使大人的,您要是急着赶路,大不了提起这鞭子抽我一把,直接进城去。”    东林岭一别哥哥七八消息全无,近在眼前的尘安城中父亲还病重在床,工馆的高官子弟们走遍北方十八府都是通行无阻,每年只有过年期间才会回趟京都,因此从不曾知道还需要公文才能进城这种规定。    更何况身为掌管京都三万禁军的京都指挥使家的公子竟然进趟城都要绕远路才行,顿时魏定仁火冒三丈,提起马鞭狠狠一鞭子抽在校尉身上,驾着马车径直进入城门。    值守城门的禁军们不认识魏定仁,眼见此人冲撞禁军还要闯关,纷纷提起长戈就要将车拦下,却听见校尉大喝一声。    “住手,都别动。”    望着扬长而去的马车,几名亲近的禁军围到校尉身边查看伤情,所幸穿着盔甲,鞭子抽在背上只是声音响亮却无法伤到人,但是对于马车上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