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7 大风将起,大火已燃(二)(第1/2页)大风缥缈录
() 世所罕见的灵羊皮也许普通人不认识,但是生长于皇城的太子不可能不认识,而大风朝仅有十八柄太祖短刀,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 太子没见过那十八柄太祖短刀,但是却见识过收藏在皇城中武远太祖亲手握着征战下二十年的柴刀,这十八柄短刀正是仿照着太祖那柄柴刀而制。 出现在蓝布包袱中的是一柄太祖赐给风尘十八将的短刀之一,太子可以百分百肯定。只是这是谁家的那一柄呢? 所有人的目光望向太子书桌上的那柄短刀,太子眼角斜斜望着的却是那名白衣少女。 尘安城中只有三个人拥有太祖短刀,分别是左柱国将军白凌业,右柱国将军李须拔,还有京都指挥使魏嵩,就殿中之人来看,这柄太祖短刀只有可能是李可依偷偷拿出来李柱国的那一柄。 “太祖短刀乃是武远太祖赐予十八将之物,子孙相传,以证明其辅佐太祖开国的不世功勋,即使父子相传,也要先上交请命皇上,然后再由皇上亲手赐予其子,谁这么大胆敢拿着太祖短刀出门?” 吉太傅最先话,精于礼法制度本来就是他议礼卿的分内之事,这柄短刀又是大风朝开国太祖所赐之物,玷污太祖短刀的罪名可比弄坏皇上要的一架木器的罪名严重许多。 “太子,呈上来。”书案背后的那个声音也不再慵懒,侧躺着的帝王直起身子正色道。 咚。 跪在白衣少女身边却几乎没有人关注的黑眸青年突然出声,同时额头狠狠磕在地上。 即使铺着厚厚的地毯也发出一声闷响,成功将众人目光吸引过来。 “皇上,太子,这柄短刀是太祖赐予家父之物。” 就连几名太傅上卿都以为这柄是李可依偷偷拿出来李柱国的短刀,以为用太祖之名就可以不再忌惮李须拔的战功。 却不料这不起眼的一名雍定城校尉居然跑出来认领。 吉太傅抬头看一眼书案后的帝王,太子正捧着蓝布包袱在内侍首领的帮助下将包袱中的物品一一呈放到书案上。 又低眼看着以头抢地的青年校尉,同样跪在青年校尉身边的李可依又听到熟悉的讲课声在殿中慢慢悠悠响起。 “据本卿所知,雍定城并没有持有太祖短刀的将军或者是府卿,你可知道冒领太祖所赐之物的后果是什么吗?” “微臣雍定城执戈校尉魏定真,家父是京都指挥使,魏嵩。” 黑眸青年伏地出了京都指挥使的名字,又让殿中所有人吃了一惊。 一名是右柱国将军的孙女,同时也是京都副指挥使的女儿。 另一名是备受先帝器重的京都指挥使的儿子,他们两个人却又冲撞弄坏了新帝苦等两年之久的飞木鸡。 再加上太祖所赐的短刀,新帝宠信的工馆馆营使,令在场的三名太傅上卿都觉得如火中取栗,棘手不已。 啪。 一只手重重拍在朱紫色锦布铺就的书案上。 把立在桌前的太子吓了一跳,侍立在旁的内侍首领也吓了一跳,三位太傅上卿齐齐起身面北而立。 几乎趴在地上的京都馆营使浑身肥肉一抖,额头紧紧贴着地毯的魏定真呼吸一滞几乎喘不上气来。 白衣少女时常往来皇城,对于皇上却很陌生,登基两年的新帝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东华馆。 而她往往是随着来给太子讲课的父亲入宫的,当今太子痴迷于舞刀弄枪和兵法韬略,因此便请李柱国之子,同样也是军中名将的李一利教授太子武艺兵法。 新帝醉心于奇工巧技,这是整座大风朝都知道的,但是发怒的帝王究竟是什么模样,整个大风朝中也就十三个人知道,其中有五个人今就在书房中。 肥硕的京都馆营使牛震最清楚,半年多前也是这样,一只手重重拍在东华馆的桌案上,接着九位上卿就走出朱红色大门匆匆赶到东华馆,紧接着两位柱国将军也被请了进来。 侍立在书案旁的内侍首领也记得,上一次帝王发怒后,原本进展缓慢的江南三十八城工馆被迅速设立,披着明黄色披风的工馆侍卫们手持腰刀在一个月内缉拿数千人,最终那些人全部被流放到西陲子午岭的大山中凿石挖山。 站在吉太傅身边的议书卿黄大人也想起来,素来很少过问朝政的帝王,那在九位上卿面前摔碎的两颗明珠,让上卿府的人明白工馆在这位帝王眼中究竟有多重要,可是只要工馆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让帝王满意的新奇玩意,几乎大风朝的所有事情依然要由上卿府来决定。 轻微的铜鸣声在书房殿中响起,传入所有人的耳朵击中他们颤抖的心脏。 “把右柱国李老将军请来,把指挥使魏嵩请来,还有李一利,副指挥使李一利也请来,让他们把家中的太祖短刀也带上,一起来看一看这柄太祖赐给他们的礼物。” 几名内侍匆匆疾行出书房,迈出殿门就扯开步子一路跑着朝宫门而去。 被清扫过后的台阶依然有残余的积雪,但是没有人敢停留片刻,皇上刚才的话还在他们耳中回荡。 “皇上,京都指挥使魏嵩已经告病数月,听一直卧病在床难以行走。”内侍首领低声提醒道。 “那就多派几个人去,带着马车把魏嵩给朕抬到这里来。” 几名内侍领着禁军往李府而去,另外几名内侍领着禁军往指挥使大堂而去。 最后出来两名内侍领着一队禁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