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4 京都的第一场大火(二)(第2/2页)大风缥缈录

李一利松了一口气,万幸不是厢房着火,不会伤到人。    突然想起了什么,刚放下的心又吊了起来,抬脚冲向马厩。    李府内已经是一片慌乱。    来来往往的家丁提着水桶,端着水盆,从各处院子往马厩赶。    又有拿着空桶空盆的家丁往外赶,寻着各处有井的院子去打水。    尽管此刻心急如焚,李一利仍然发现,来往穿梭的家丁中还混杂着几名穿着并非李府服饰的陌生人。    是他?    想起那个人,李一利脚下又加快几分,冲到了浓烟滚滚而起的马厩里。    十余名家丁提着沾湿的扫帚之类,在管家跟另一名老人的指挥下,奋力扑打着着火的地方。    不时穿梭的家丁们,把运来的水,在管家跟老人的指挥下,一桶一桶,一盆一盆的泼向被扑灭明火的地方。    李一利冲到老人身边,大声呼喊道。    “白老将军,这里危险,你快出去吧!”    火光映照下,老人双目炯炯有神,仿佛一眼就能看破真相。    指着仍然没有被扑灭大火的地方,老人。    “这火不是意外,有人浇了油故意纵火,贸然泼水只会越烧越旺。”    “老爷,白老将军的是,一开始火势不大,结果家丁不懂,越泼水这火越大,这才惊动了白老将军。”    管家在一旁附和道。    竟然有人敢到李府来纵火,李一利对于老人的话深信不疑。    不过还是拉着老人的手臂,让老人先出去避一避。    “我知道了,白老将军,你老先到前厅去休息下避避烟尘,这里交给我来处理就好。”    完命令身后的禁军护送老人去前厅。    老人也知道,自己把该的清楚,剩下的就是李一利的事情了。    毕竟这里是李府,不是白府。    八名禁军排成两列,紧紧跟随在老人身后,望着老人稳健的步伐,八名禁军心中激动又紧张。    这名看似普通的老人,正是同为两位柱国将军之一的,左柱国将军白凌业。    起李府的右柱国将军李须拔,那是平生战功赫赫,因此成为大风朝第一位累军功至极,被封为右柱国将军。    而白府的左柱国将军,却是李须拔之前,大风朝唯一的柱国将军。    世人记住的,或许是,白凌业的柱国将军世袭于父。    军中将军们记住的是,白凌业是除了风尘十八将外,唯一与武远太祖一起参加开国最后一战的少年将军。    那一年,大风军在大将军与风尘十八将的率领下,自沧水河南下。    前有横贯东西的沧水河作为堑,后有纵横交错的水道占据地利,再加上江南粮草充足,各地枭雄已是经营几十近百年。    没有人会相信,那个几乎一统北方十八府的姬大将军,会带着他的“大风军”南下。    “他姬远尘敢强渡沧水河,我就让他跟他的大风军一起消失在沧水河畔的风中。”    三后,这句话的城主就,彻底消失在沧水河畔的风中,再也不会话了。    “江南堑地利,近三百年来只有英雄豪杰由南而北称王,无人能够自北而南称王,他姬远尘围城三月也不要想再南下一步。”    半个月后,大风军南下的脚步再次出发,士兵们跟随着那名右手按着刀柄,左手长剑直指南方的大将军前进。    一座又一座矗立百年的城池陷落。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大风军这三个字,成了江南所有枭雄都不愿,却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下之胜在江南,江南之胜在两定,两定之胜在吴定,吴定城本意是无定风波,欲取江南必先取吴定,千年来经历无数风波,我吴定城这次有周边七城盟军相助,大风将息矣!”    于是吴定城中央的大殿,燃起了七日不灭的大火。    七日来,每日阴云密布,但是连空都畏惧得不敢滴落一滴雨水。    大将军姬远尘,站在火焰的披风前,等待剩余十九城送来的降书。    那时,尚未成为大风朝帝王的大风军大将军,身后站立着一十八名将军。    还有一名年仅十六岁的,名叫白凌业的少年将军。    一同见证了,建立起大风朝的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