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亲人聚首(第1/2页)河山入战图

    ()    恭王进驻北门关,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算得上波澜不惊。可朝堂之上的大臣听说此时,顿时就炸开了锅。一时间庙堂之上唾沫横飞,奏本频频,简直要把恭王隔空给淹没。    恭王远在北门关,虽没亲眼见到这个场面,但向来政治嗅觉敏锐的他怎么会不清楚,自己踏进北门关,就相当于是往污水中纵身一跳。而且每多在此待上一天,嫌疑就增大一分,更加难证明自己的清白。    离开北门关,是当务之急。不过离开之前,还是要把事情给解决了才行。    还好这时关外骚扰的乌斯人很是知趣,在赵元成的打击下纷纷逃离,边关危急已然解除;朝廷也反应神速,接到恭王的上奏陈情,就新派了一个武将来驻守北门关,现在正在路上。    此时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叛将李竹等人的处理问题了。    李竹所担任的北门关总兵,是大楚北面六镇之一,承担着极其重要的防御职责。而北门关与其他几个地方的不同就在于,此地的防御本来是两个坚城构成,由于恭王就藩继天府的闹剧,变为了一关拒敌的局面。北门关守将在抵御外侮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监视和钳制恭王。两者的关系不可谓不敏感。    这次事件发生得急切突然,恭王应急处理十分果断且正确,但事先并未知会朝廷一声,后期行动成功之后再上奏本,怎能让人相信?这无疑是捅了一个马蜂窝,刺痛了朝廷大臣最敏感的神经。恭王现今已是流言缠身,更不能自行处置这位朝廷派来的守边大将。    恭王为了避嫌隐忍多年,岂能因为这一件事惹得一身污浊,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李竹带回京城,当面讲个明白,堵住污蔑者的嘴。于是决定亲自领一小队人马,将李竹等人押解回京,交给朝廷处理。而他自己现身京城,也能破了图谋不轨的流传。    恭王决定了动身,便派人通知了季霖儿。此去京城,既是为了处理自己的事情,也要顺便帮季霖儿一个小忙,替季淮求个情,最起码要把他的家眷给保下来。    季霖儿得知此事,自然欢喜,当即就去和尤明分享了喜悦之情。尤明觉得事情就该如此发展才好,便耐心地等着一起动身的那一天。    新派的守将不知在路上怎么耽搁了,迟迟未到,恭王已经不能再等,先行领着自己带来的大部分王府护卫兵返回继天府,命赵元成领两百人王府兵在北门关继续坐镇,要待新派守将到了之后,做好交接,同时也要代表王爷对他表示欢迎。    偏巧尤明是被恭王托付给了赵元成安排,理所当然的成了随赵元成留下的两百号人之一,而他自己却尚不知情。    恭王率军动身之时,尤明没得到半点消息,还在和王大同聊着天。当他意识到季霖儿已经离开的时候,她已快到王府了……    季霖儿并不是故意忘了他,当她得到立即动身的通知时,专门问了一句:“尤明呢,有谁通知他吗?”    得到的回答十分简略:“已经安排好了。”    季霖儿并没仔细思考这句话,当即就认为既然已经安排好了,便没必要主动找他。随队伍走了一段,一直没见着他,又一次问起,这才知道尤明是被安排到赵元成手下做事,并没有一起行动。    不一日大军开回继天府,士兵们押着李竹等人回到了城西北的营房之中,季霖儿则随恭王到了王府。    恭王神秘地道:“霖儿,待会儿你要见到一个人,可别要太激动哦。”    季霖儿好奇,甚至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难道是爹爹?”这想法实在不切实际,但确实是心中所期盼的。    恭王这么多年,除了父皇与母后生辰时回过几次京城,其他时候基本没怎么离开过继天府,而且连一件正事都没办过。这次突然领兵出去平叛,算得上一件稀奇事了,他虽只去了不到十天,却像是过了许多年一样。一个矮胖的中年人领着府上大大小小的人全来迎接,极其隆重。    恭王赏赐了诸人,领着季霖儿进了王府。这王府巍峨气派,自然是寻常豪宅比不上的,一条游廊走了多时,也没见尽头。    那中年人一直注意着季霖儿,上下打量了许久,终于想起了什么,道:“这位就是季小姐吧,多年不见,都长这么大了。”    季霖儿瞧他容貌丑陋,虽不似大奸大恶的模样,但语气阴柔,总觉得不太自在。恭王介绍道:“霖儿,这位是我府上的管家罗公公,你小时到宫中玩耍,还是他给领着进去的呢。”    季霖儿仍是狐疑,回想起曾经的往事,只知道小时候进宫中玩耍,是姑母带进去的,不记得还有个什么公公。可王爷既然这么说了,应该不会骗人,便行了个礼。    那管家罗公公名叫罗谷裕,自幼净身入宫,早先服侍过陈皇后,后来服侍二皇子,二皇子就藩继天,成了恭王,他也跟着来了,由于资历老,便成了王府的管家。    当年正是罗谷裕在民间找到了季霖儿的姑母季滢,领她到宫中做了二皇子的乳母,才有后来这一系列的事,算得上是季家的大恩人。而季滢每次入宫必须有罗谷裕领着才能进去,季霖儿那时年纪还小,自然记不住这许多。    “霖儿,是霖儿回来了吗?”一个衣着质朴的妇人从人群中挤了出来,看到了恭王身旁的季霖儿,上来就一把抱住,眼中泪如雨下,哽咽道:“你没事就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