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长安第一夜(第1/2页)极品背锅王

    ()    若唐笑这些年读过些什么书,那可真没几本。陈寿的《三国志》,班固编撰的《汉书》,司马迁的《史记》,若是让他背默一段,那肯定抓瞎。难道真要让他来一段孙猴子大闹宫,林黛玉葬花,武松怒杀西门庆?或者是杨过、黄蓉、龙女,北乔峰、绿帽一灯?    开什么玩笑!他要是敢讲这些,那肯定比一问三不知更悲惨。    见唐笑闷着头不话,萧太后倒也没逼着他回答。一旁的唐煜反倒有些不悦了,毕竟是自己的亲侄子,怎么也是个王爷,若大字不识几个非得被人笑话死。    ‘知识改变命运’这可是唐氏先祖的祖训,也是下士子的座右铭。如今下富饶,寒门子弟都想着多读些书,想着改变命运,那些世家贵族更不用了。早就听这子厌文喜武,练武都练傻了。此刻看他这副模样,莫非真的目不识丁?    想到这里,唐煜放下手中的筷子问道:“无忧,你以前在家中可读过书?”    听到如此鄙夷的语气,唐笑顿时没法忍了。他虽然读书不精、过目便忘,但也能偶拾佳句、出口成诗。作为一个伪文青,前世的那些唐诗宋词倒是记下不少,随便抄几首也能让你惊掉眼珠子,竟然敢我没读过书!    “皇叔,侄儿当然读过书!只是不知皇叔问的是哪些书?”    闻言,唐煜一下子提起了兴趣,问道:“可读过经史?”    唐笑点头,答道:“都有涉猎。”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后面几句是何?”    “敏于事而慎于言……”唐笑抓耳挠腮,愣是没想起来,只好道:“皇叔,我忘了。”    “仁则荣,不仁则辱。其后者何?”    唐笑彻底傻了,厚着脸皮笑道:“听着熟悉,一时记不清了。皇叔能不能再提醒两句?”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此刻,唐笑总算是想到些什么,也不管是否正确,张口便来:“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闻言,唐煜顿时乐了,笑骂道:“你这混子,朕让你诵后面的句子,可没让你只诵最后一句。”    唐笑不以为然,撇嘴道:“侄儿这叫养其精华,明其意、知其理。”    “你这叫诡辩,非君子所为。”    “皇叔,侄儿又不想当什么君子,能识得几个大字侄儿便知足了。”    所谓知儿莫若母,萧太后见儿子唐煜转动着手中的一串木珠,便知道他这是生气了。于是笑着敲了一下唐笑的脑袋,道:“你这混子,休要胡言乱语。”    “奶奶,孙儿知错了。”    唐煜心中虽然有些气闷,但对这个侄儿愈加感兴趣了。心中想着,我们唐氏子孙哪一个不是从就学君子之道,你这混子也不能例外。    于是,唐煜转过头,问道:“君子不器,何解?”    “这个我知道,休想拿老子当枪使!”    看到唐煜脸色难看,唐笑懊悔不已。一时激动话秃噜了,当着皇帝的面自称老子,可真是老寿星上吊啊!    “那个……皇叔。”唐笑转着眼珠子,着急地解释道:“侄儿不是那个意思,侄儿的意思是……是……”    唐笑憋着脑袋是了半,也没是出个所以然来。一旁的唐煜瞧他这副模样,又气又笑。不过唐煜倒是有些欣慰,这个侄儿并不像传言中那般不堪,自幼习武难免染上一些江湖气,根本不像是愚笨之人。读书不精就不精吧,难道还指望他能去考状元?如今他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以后多加管教约束便好。    萧太后在一旁看着,此刻见孙儿为难,皇帝儿子不松口,便帮腔道:“煜儿,无忧有这般见解也算不错了,明日将他送到文渊阁请房先生多费心一些,总会好的。”    “母后放心,朕一定让房先生多关照这混子。”    闻言,唐笑顿时觉得刚出虎口又入狼窝,可怜兮兮地问道:“能不能不去?”    “不行!”    看着奶奶严肃的表情,唐笑欲哭无泪。    夜已经很深了,萧太后问了些唐笑的喜好,以及这些年的趣闻,便叮嘱他往后多来看看她这个老太婆。尽管问了这么多,但是关于唐笑父母的死却绝口不提。或许是怕孙儿伤心,又或许是怕自己伤怀,总之这一夜的谈话并没有那么多伤感的气氛。    亥时过半,萧太后显得有些困乏,便让人送唐笑出宫。尽管她想留孙儿在永安殿住一宿,却不得不顾忌宫中的规矩,颇感无奈。    唐笑跟着唐煜一起离开,一路无语。到了太极宫前,眼看就要分别,唐笑犹豫片刻却还是将心中困扰了出来。    “皇叔,我父王和母妃的死,可有头绪?”    闻言,唐煜驻足回头,表情明显僵了一下。他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唐笑的肩膀,叹道:“无忧,你父王和母妃的死,朕一定会给你一个交代。你要相信朕,你的父王也是朕的兄长,朕绝不会让他死的不明不白。”    唐笑深深看了唐煜一眼,跪在雪地里三叩首,然后起身离去。无多言语,就如此踏雪离去。    太极宫距离朱雀门足有六七里,出了宫门已经快到子时。有马车早已等候在宫门外,见唐笑出来,马车上下来一个黑衣少年,立于车旁。    “属下拜见王爷。”    “莫要多礼,上车。”    两人先后上了马车,没过多久,马车便消失在浓浓夜色之中。    “属下无能,辜负了王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