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十九 章 众骂贪官(第1/2页)中外英雄传

    一清早,赣榆县城文峰塔前就挤满了人,四周村落的老百姓,纷纷来到这个有宋继柳这个保护神保护的地方,打听鬼子进攻的消息。rg心想:发大水爬到屋顶上,过一时算一时。

    又是几团逃难的人家涌入城区,从他们的行李来看,大多都是较为富裕的家庭。他们挤在大街俩边,歇歇脚,一面狼吞虎咽地喝着讨来的生水,一面用疲惫的声音回答人们各种询问。人人面黄肌瘦,个个疲惫不堪。

    “这种日子真是没有办法过了!”难民中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婆向老百姓们诉起苦来,“这叫什么事呀?成天提心吊胆乱跑,生不如死。若不是这几个可怜的家伙拖着腿,我早就在过黄河时跳下去啦!”老太婆着,不由大哭起来,凄惨的泪水落在脚边一个躺着男孩子身上。只见男孩子更是可怜,他瑟瑟发抖地缩在地上。

    男孩子可能是老太婆的孙子,听到这个哭声,眼睛也开始红了起来……

    老太婆的话引起了村民的同情和感触。一个青年妇女十分气愤地接上:“一千道一万,还是咱老百姓遭殃。这些年来,纳粮交税,养了那么多兵马,都是些白吃干饭的饭桶。鬼子一来,跑得比兔子还要快,老百姓大瞪着双眼叫坏蛋祸害。”

    “别这些恼人的啦,再就要气死人了!”人群里响起雷鸣般的声音。

    人们的目光立即被这个声音吸引了过去。

    话的是个二十二三岁的伙子,结实的体质,宽广的胸脯,浓眉大眼中透出一股英雄气概。他叉开双腿站在那里,象正义的孙悟空,两个握紧的拳头半悬着,摆出一副战前的架势。给人一种少见的安感,从黑暗中看到了希望!

    伙子不在意人们惊讶的目光,放大声音地继续下去:“那些国民党当官的,平时对老百姓事可大了,听到炮声,就脚底抹油——窜了,连兔子都追不上他们。咱们老百姓是白养活他们了,真还不如喂条狗,狗在不咬主人的同时还能看看门哩!”

    “楞种,别这么胡乱瞎。”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慌忙拉了他膀子一下。

    伙子正在气头上,瞪了中年汉子一眼,不以为然在甩了一下被拉的膀子:“大,俺们没有什么可怕的!”这帮王八蛋狗官怕鬼子,还不兴人家老百姓。”

    “高大朋大侄的对!的都是大实话呀!”人群中又响起了一个洪亮的声音。大家一听这熟悉的声调,就知道这是宋得森。

    宋得森是宋继柳的大大,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好打抱不平,原赣榆地区青帮秘密头目。他五十多岁,有胆有识,大家有事特喜欢找他商量。在青口四周十几个乡里威望特别高。

    “再国民党带兵的,除了万毅团长等个别正直的军人之外,又还有几个清正廉洁的?吃空名,扣军饷,借新盖营房之机,大搞房地产生意,把擅卖老营房的钱款私分或直接装进自己的腰包。”

    “不错,是这么回事。”一伙子道。

    “真是**透顶!”得森又道,“他们把军队看成了摇钱树,哪还有心思,搞真正的军训,更没有胆子同鬼子真枪实弹地硬拼。再我们赣榆吧,这两年总是把那几条破路刨了再修,修了再刨,大搞面子工程,目的就是要多捞几把,把一块钱的工程价值假报成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预算’,大行贪污之便。另外,我们县城里几个居民区内的厕所、特别是外人看不到厕所,已经几十年失修了,大便都冒出池子外了,也没有人过问。可是,就那几个能让外人看到的厕所,刚刚修了一年多又砸掉重修,每重修一次,就有人就从中捞取了大量的回扣等好处费,反反复复,竟然让个别官老爷的子女和亲属都从中发了大财。总归一句话:民国这个大堤,已几乎被蚂蚁搬空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了!”

    老宋的话音刚落,突然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得森,下不能犯上,这是孔子贤徒子贡的美谈呀!”

    大家伙一怔,顺着声音望去,仔细一看这番话的是大地主、乡长吴明示。

    吴明示身着崭新的中山装,双手反背在腚后,伸起公鸡脖子,乜斜着母狗眼,脸上流露出不大自在的眼色,一看又是一个克死父母的晦气鬼。

    “国难当头,俺们这里也只有国民党的朱爱周县长和张自忠军长、万毅团长等少数人,真心打鬼子,可是你们这些读过圣贤书的老太爷们,又有几个真心帮他们抗日的?别穿大褂日狗——人话不干人事!”村民李二十愤愤不平地道。

    面对这没鼻没眼的攻击,吴明示被骂得狗血喷头,真想大发雷霆,可让愤怒的老百姓给镇住了。只好尴尬地站在那里,象只败阵的公鸡灰溜溜地想溜。突然,一声马叫从背后传来,让理亏想溜的他吓了一大跳。一支马队从街的一头开来。

    走在队伍前头的,是个二十**岁的青年,健壮的身材,浓眉大眼,举止庄重。走在此人后面的一人,年纪和他不分上下,面型和体型也相差不大,行动洒脱,带着一定的风度。

    宋得森拨开大家,迎上前去,亲切地招呼:“朱县长,刘主任,你们来啦。对了,俺们家的继柳他们呐?”

    朱爱周指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