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男儿之志(第2/3页)大唐江湖录
漳王遇刺之事以后?难道龙腾汐和花恋雪从刺客手上救漳王,其中还有什么隐情?” 青衣女子道:“公子若要知晓此中缘由,只怕是得亲自觐见陛下。” 又思索了许久,萧错才摇头道:“不必了,他是君,我是臣,他的旨意我总归是要听从的,无论有何缘由,我与他的目标始终一致,清阉党,除宦臣,振兴朝纲。之前一直未对无夜城下手,是想借他们的手打击韦元素,为我们省下不少力,如今要除之,也是理所应当的。” 清阉党,除宦臣,振兴朝纲。这也曾是萧错的父亲——定川郡王萧战的愿望,只可惜他尚未为这个愿望付诸行动,就已命丧王守澄之手。那时的王守澄是朝廷的枢密使,上通内廷,下达朝野,手握重权,几乎凌驾于百官之上。萧战战功累累,部将众多,地位显著又不肯屈服于王守澄,自然是逃不过被毒害的命运的。 萧错还清楚地记得,父亲遇害那是元和十三年九月初六,他才十二岁。那年的九月气异常炎热,父亲昔日在战场落下的旧伤又复发了,他担心父亲伤势前去探望,却在父亲房里睡着了。半夜听到动静,父亲心知不妙,把他藏进了柜子里,也就是在那个电闪雷鸣、大雨滂沱的夜晚,他亲眼看着父亲被王守澄带人杀死。 多少年来他一直在想,自己当时究竟是太过冷血,太过懦弱,还是太过有毅力,才会在那样的情况下没发出任何声音。可是结合日后种种,他却不后悔自己那晚躲开灾难,苟活于世。 因为那时候的王守澄,势力已经强大得可怕,可以带人夜闯定川王府,可以就那样杀了一个屡立战功的将军、皇帝亲封的郡王,更可以在那个将军死后,以旧伤复发的死因掩饰住一切,然后逐个除掉跟随将军战场厮杀的部下。 那个夜晚,若是萧错从柜子里跑了出来,也不过是让王府多添一具尸首罢了。王守澄权大,也自大,当年那个年仅十二岁,素日里又顽劣不堪,在长辈眼中难成大器的孩子,自然也没被王守澄放在眼里,所以他留了孩子一命,甚至还上书请子厚待萧战遗属,以彰显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和那虚伪的仁慈。 后来,在朝臣们的谏言和陛下的决断下,以萧战功勋卓著又英年早逝、幼子孤苦为由,格外开恩许萧错承袭爵位,新封平川郡王。王守澄自然也没有反对,一个不成器的孩子空有爵位,对他无半分威胁。 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心灰意冷,终日诵经念佛,不再过问世事。父亲的旧部所剩无几,与父亲交好的朝臣也大多没实权与王守澄对抗,萧错知道,他需要的,是忍耐和等待。 就在那一年,雾流山庄庄主、萧错的亲舅舅容北辰也因长期重病缠身而离世,临终前把庄主之位传给了年仅十岁的义子容痴月。这对已认识了七年的表兄弟,从此相依为命,也开始了他们的部署。 萧错很清楚,要想保命,就必须让王守澄一直相信他胸无大志,难成气候,所以他比幼时还要顽劣,更是伙同容痴月整日吃喝玩乐,不务正事。时间久了,平川王府更加衰败,雾流山庄也一日不如一日,凋零至今。 然而纨绔的面具下,是一颗熊熊燃烧的、复仇报国的心。没权没势走不了光明正大的锄奸路,他便只能暗中走自己的江湖路。那些个对雾流山庄忠心耿耿的人,因为新庄主无能而离开是假象,暗中培养势力才是真。 父亲去世的那一年,在位的是宪宗皇帝,一个虽然贤明过,却又堕入修仙成佛、长生不老的梦影中的皇帝。一年多以后,宪宗皇帝驾崩,即位的穆宗皇帝只知享乐,同样沉迷于丹药,只在位四年便也驾崩了。 然后穆宗长子李湛即位,其行径比起父亲和晚年的祖父,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帝位上寻欢作乐未满三年就死于阉党之手,谥号敬宗。以王守澄为首的阉党拥立了穆宗次子登基,便是如今在位的皇帝李昂。 从宪宗到当今陛下李昂,共经历了四位皇帝,让萧错看到希望的,只有当今陛下。陛下博学多才,恭俭勤勉,又不堪忍受宦官独掌大权,更重要的是,兄长死于阉党之手的他,和萧错有着相同的仇恨,所以他信任萧错,萧错也效忠于他。 只是无实权更无兵力的萧错,效忠陛下的方式看起来是那么拙劣而滑稽。一个只在暗地里拥有不江湖势力的郡王,要帮帝王清除权倾朝野、执掌神策军兵权的阉党,希望是多么渺茫,或者该,这事本身就是白日做梦。 这些年来靠雾流山庄暗地里培植的势力,萧错成立了听风抱月楼,专门暗中对付阉党。如今阉党中的三大势力之首分别为左神策中尉韦元素、右神策中尉王守澄、枢密使陈弘志,这三人利益纠葛复杂,时敌时友,但都握有大权,萧错唯一能做的,也是陛下唯一能做的,便是借力打力,利用阉党来清除阉党。 因为无夜城一直在替王守澄对付韦元素,试图将左神策军兵权也收入囊中,所以听风抱月楼便趁机对付王守澄,既让双方维持平衡,避免一人独大的可怕后果,又让他们同时损兵折将,如此才有铲除的机会。 只是光凭着如此微不足道的力量和手段,真的有可能清除掌权多年的阉党吗?抬头望着边的弯月,萧错轻叹一声。 罢了罢了,想这许多作甚?男儿立于世,自当志存高远,慕先贤,弃凝滞,自己既能忍屈伸,去细碎,又何患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