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冤家路窄(第1/2页)明王首辅
() 大明正德十二年十月三十日,还有一个月便是春节,气越发的寒冷,算算日子,徐晋来到大明朝已半个月。 清晨,尽管太阳已经升起,但气温还是很低。徐晋正绕着自家院子一圈一圈地慢跑,口中呼出的气体瞬间就凝结成了白雾。 “晋哥儿,这么早起来跑步啊!” “十弟,你这样慢吞吞的跑有什么裨益,还不如跟我们下地挥半锄头。” “嘿,人家老十可是读书人,谁跟你干泥腿子的活儿!” 路过的村民都纷纷和徐晋打招呼,四哥徐有财还酸溜溜地调侃了一句。 这半个月来,徐晋每都一早起床在院中慢跑锻炼,刚开始村民还觉得稀奇,但渐渐便习以为常了,只当徐晋这书呆子吃饱了撑着。 徐晋绕着院子跑了数十圈,直到微微出汗才停下来,用冷水洗了把脸,然后便拿出《论语》大声地朗诵。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徐晋每晨练完都会把四书五经朗诵一遍,达到温故而知新。 徐晋刚把《论语》朗诵完,谢婉便从外面回来了,挟着洗衣服的木盆,鼻子和脸蛋冻得通红的,黑漆漆的眼睛扑闪扑闪的,见到拿着书本站在院子的徐晋,眼睛便弯成好看的月芽儿,脚步轻快地推开柴门走进来。 “相公,你猜盆里有什么?”谢婉献宝似的走到徐晋的跟前。 “咋的,捡到宝了?”徐晋笑着往木盆看了一眼,发现里面只盛着刚浆洗完的衣物,不由有些懵了。 谢婉从衣服底下掏出了一只大地瓜,咯咯地笑道:“相公你好笨!” 徐晋不禁哈哈一笑,这丫头虽然成熟早慧,但毕竟还是十二三岁的女孩,此时便流露出俏皮真的一面了。 “好呀,敢笑你家相公笨,信不信家法伺候!”徐晋用书本在谢婉的头上轻敲了一下,后者顿时羞涩地丢了某人一个白眼忸怩地走开了。 谢婉刚开始还被徐晋口中的家法唬住,后来尝过一次才知道,原来家法只是按着用手打一顿屁股。 徐晋好笑地摸了摸鼻子,看来这丫头被自己宠得越发大胆了,想当初第一次见面时,自己一句谢谢就让她神色不安,现在倒好,都敢丢相公白眼了。 谢婉把衣服晾晒好,然后将那只地瓜用水清洗干净递给徐晋:“相公快尝尝!” 徐晋愕了一下:“就这样吃?” 地瓜即是蕃薯,徐晋前世自然吃过,不过都是煮熟才吃,就这样生吃,还真没吃过。 谢婉眨了眨眼道:“当然就这样啊,很甜的!” 徐晋本来想至少得削掉皮吧,但看着丫头期待的眼神,最终还是不出口,对于温饱都没解决的古人来,削皮无疑是极浪费的事。 徐晋接过地瓜卡嚓地咬了一口,虽然那皮很粗糙,但确实很甜。 谢婉舔了舔嘴唇,问道:“相公,甜吗?” 徐晋故意皱起眉头:“不甜!” 谢婉疑惑地道:“不可能啊,七婶明明这蕃瓜很甜的!” “不信你自己尝尝!”徐晋把地瓜递到谢婉的嘴边,后者将信将疑地咬了一口,然后瞪大眼睛道:“甜啊!” “不会吧,你再咬一口试试!” 谢婉只得又咬了一口,忽然瞥见徐晋嘴角的一抹笑意,立即便明白过来,嗔道:“相公你骗人!” 徐晋调侃道:“丫头,现在明白谁更笨了吧?”完卡嚓的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把地瓜递过去。 谢婉红着脸咬了一口,真甜,仿佛甜到心里了。 就这样你一口我一口,一条地瓜便被两口分吃完了。 “婉,你刚才这东西叫蕃瓜?”徐晋随口问道,他隐约记得,地瓜好像是产自南美洲,明朝中后期开始传入中国,但具体那年传入就不清楚了。 谢婉点头道:“是呀,听七婶是从蕃邦那边传入的!” 这个时候还没世界地图什么的,古代人都认为中国位于世界的中心,自诩礼义之邦朝上国,其他地方的人都是不通礼义,甚至是茹毛饮血的野人,统一称为蕃国夷人,从蕃国传入的东西都喜欢加上蕃字。 徐晋心中一动,问道:“村里很多人种蕃瓜吗?” 谢婉摇头道:“家里有田地都用来种粮了,谁会浪费种这东西,七婶家也是在院子里种了几棵。今在河边洗衣服时正好碰上七婶洗蕃瓜,大家都分到一只尝鲜!” 徐晋暗点了点头,如此看来,地瓜应该刚传入中国不久,还没有大面积普及种植。 而事实上,地瓜已经传入有些年头了,广东福建这些沿海一带都有种植,不过数量并不多,人们只不过把它当成一种水果,并没有作为主要粮食作物推广。 徐晋却是上心了,地瓜这玩意生命力强,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而且产量大,实在是解决饥荒问题的大杀器。 “婉,这蕃瓜味道挺不错的,回头咱也在院子种些吧!”徐晋道。 谢婉点头道:“好哩,听七婶这蕃瓜很容易长,回头我问七婶要些瓜蔓!” “对了,婉,一会我去书塾,你自己在家不要乱跑!” 谢婉撅了撅嘴道:“知道啦,相公还当人家是孩子了,我准备饭盒去!”完端起木盆进了厨房。 徐晋有些哑然,话自己还真有点把这丫头当孩子了。 半个时后,徐晋背起了书篓,里面装着书本,还有婉给他准备的午饭。 “相公,路上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