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竹石(第2/2页)明王首辅
此言一出,亦乐堂内其他教习都神色各异,即兴作诗考的是才思敏捷,这比考究经义难多了,赵梦阳他就不怕那子作不出来,丢了他好友的脸,毕竟人是他好友费采推荐的。 赵梦阳当然有点担心,但他对费采和费阁老的眼光更有信心,更何况若是考得太容易了,怕被人他故意放水,让徐晋当场作出一首诗来,以后方兴生想杯葛也无话可。 当然,赵梦阳自己也想瞧瞧,此子是不是确有真才实学。 徐晋沉吟着来回踱了几步,脑瓜急转,赵教习这么给面子,自己当然不能掉链子,而且方老头那一出多少对自己的名声有些影响,所以自己必须“作”出一首佳作来消除这种不良的影响。 徐晋来回踱步片刻,忽站定道:“有了!” 赵梦阳欣然地道:“且吟来!” “学生初到信江书院,拾级而上,但见黄叶遍地,冬霜挂枝,忽见岩上一株翠竹迎风傲霜。现偶得诗一首,请赵师点评!”徐晋着缓缓吟道:“咬定青山不放松!” 此句一出,亦乐堂内所有教习都不由眼前一亮,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徐晋把后世郑板桥著名的咏竹诗《竹石》吟完,顿时整个亦乐堂都静得落针可闻,不是因为这首诗不好,相反是因为太好了。 在场一众教习至少也有秀才的功名,换而言之均是识货之人,诗作得好不好,自然一听便能分辨出来,徐晋这七言绝句铿锵有力,大气磅礴,把竹子的坚韧顽强表现得淋漓尽致,绝对是传世的佳作。 “好诗!” 寂静过后是纷纷的喝彩之色,赵教习也是惊喜不已,虽然好友费采对徐晋十分赞誉,但毕竟只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所以在赵梦阳看来,徐晋就算能即兴成诗,顶多也是泛泛之作,没想到他竟然一鸣惊人。 不仅赵梦阳,堂内所有人都没料到,徐晋一个年未及冠的少年,竟能作出如此大气恢弘,铿锵有力的咏竹诗,正所谓以物言志,胸中没有幽壑绝对作不出来。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此两句足可流传后世!”赵教习激动之下当场挥毫录下这首诗,问道:“徐晋,此诗该用何题?” 徐晋答道:“竹石!” 赵教习在纸上写下诗的题目《竹石》,最后是一段序:大明正德十二年腊月初七,上饶儒童徐晋进学考即兴之作,此诗既出,满座皆惊,余大喜,录诗文于此。 赵梦阳写完后,将毛笔往墨砚上一搁,哈哈笑道:“待会我便把此诗呈给山长,寻工匠刻碑立于那棵竹子下,自此我信江书院又多一景,为师亦沾些光,哈哈!” 赵梦阳口中的山长即书院的老大,相当于现在学校的校长。 徐晋不禁暗汗,又来,不要了吧! 堂内其他教习都投来羡慕的目光,这可是留芳后世的好事啊,他们之中有人在书院教书十几年了,也没遇到这样的好事,徐晋这新学员入学第一就能立碑刻字。 不过妒忌也没用,谁叫人家作了首能传世的好诗,徐晋这子以后想不出名都难了。 然而徐晋却是有些后悔用了这首《竹石》,早知随便抄一首普普通通的,初来乍到,太高调可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