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立棺示警(第1/2页)考古的那几年

    ()    陈志军跟张工边上抬杠的功夫,新的吊架架设好了,随着手拉葫芦重新响起的“咔咔”声,立棺一下下的再次被提升。终于,在提升了近三米左右高度时,整个铜棺被提升上来了。老马亲自爬到支架上,把洞外卷扬机上的那根钢丝绳给固定到铜棺上的吊环中后,就通过对讲机让洞外的卷扬机慢慢的收紧了钢丝绳,随着钢丝绳的缓缓吃劲,钢丝绳勒着洞口上的碎石飞溅。因为洞顶的那根钢丝绳的位置跟着铜棺有4米多的距离,如果上面的卷扬机继续动作势必铜棺会被那根钢丝绳给从吊架上一下子给拉走,所以老马他们在石柱上用尺子标了几个位置后,用冲击钻在那几个位置上打眼,安装了块差不多40多公分见方的钢板在上面,然后又用一个手拉葫芦把这跟铜棺连在一起。    看着三个方向的都已经吃劲,老马就指挥着两个手拉葫芦慢慢的放,外面的卷扬机同事慢慢的开始收。刚看着铜棺在洞顶斜着的那根钢丝绳作用下被拉的移位时,这原本牢固的支架就慢慢的发生了倾斜,还没等陈志军:“危险”时,铜棺就带着钢管和扣件做的吊架、以及趴在上面操作葫芦的人一下子飞了出去,刚刚装的那个40多公分的钢板可能是受力太,或者是膨胀螺丝所打的地方太松,总之是根本就没起什么作用。    随着钢管的落地声,所有在场的人都给吓了一跳,不约而同的都盯着铜棺看。上面的那个人也是吓得够呛:脸色苍白的趴在铜棺上紧紧的拽住葫芦的铁链,满眼惊恐的随着铜棺的晃荡而轻微的晃动着。陈志军见状赶紧的抢过老马的对讲机喊道:“赶紧往下放,慢慢的放!”    很快,摇晃的铜棺总算是落地了,一场虚惊也算是结束了。    下面准备着的人用折梯上前摘了铜棺上的三个挂钩后,那个人也就给扶下来了。那人到了地面后随即就瘫软在了,满脸恐惧、结巴的:“鬼…有鬼!”    陈教授他们从脚手架上下来后,看了看那个受惊吓的工人后,见也问不出什么来,就安排人送他去医院了。    他们围着铜棺转了一圈后发现,这整个铜棺四周都有浮雕,大概的看了看后陈教授得出了结论:这里面应该是个西汉某地的藩王,在位时毫无建树,所以也没能得到帝王的垂青,因身体原因而被贬退,在西汉末年王莽称帝时,受了惊吓,而到了东汉初期,因为心理问题郁郁而亡。陈教授的这法随即被冯卫国等人认可。    张工见自己前面的推测还是基本正确的,兴高采烈的对冯卫国:“冯馆长,你们这可真是风水宝地了,大将军还不够,又来个藩王助兴,这下可有你们美的了。”    冯卫国笑了笑:“这再好也不是故乡的,哈哈。”    陈志军见张工边上乐的那样,悄悄的问陈教授:“爸,果真给我张叔分析对了?你不是在安慰他的吧?”    “他卦中的那些都是对的,就是这是个藩王而已,跟后面的将军墓没太多关系,可能那个将军确实是这的设计者或建设者。”    “一个前朝的藩王,还搞这些个?”    “都属于汉代,西汉到东汉的这个过渡期发生的事,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还是比较可以的,该默认的还是默认了。”    “那这铜棺怎么打开呢?看起来密不透风一样。”    “看到上面的那部分了吗?也就是龙尾那下面,有条缝的,应该可以轻易打开的。”    在陈教授的安排下,老马他们几个人围着铜棺竖起了几个折梯,用高压水枪对着铜棺进行清洗后,铜棺上原本模糊的浮雕全部清晰的显示出来了:上面的浮雕分上、中、下三部分,最下面的是成长阶段,中间应该是新莽期间的战乱场景,上面是人生的最后阶段。    陈教授看完后对身边的人道:“这浮雕上来看,墓主身份确属藩王,但是是哪个却不得而知,通过浮雕上的信息来看是他碌碌无为而不招人待见,也自然没能得到帝王的垂青,到了新莽战乱期间,他的藩王身份也就没了,还受到过惊吓,在此背景下郁郁寡欢而终。这上面的浮雕还是比较的贴近历史的,无论是人物服饰和家具等都是没有夸张,故事情节也比较的简洁明了。”    冯卫国听完陈教授的定性后,跟着道:“现在看张工的那套还真的是厉害!那现在如果确定这是个藩王的话,还是在经过新朝的,那就是肯定比后面的将军年龄大了,或者相差不大,这个墓就是由后面的将军建的吗?”    “这个暂时不能确定,现在只能将军是参与了而已,并没有直接证据明他就是设计者。”    张工边上碰了碰陈教授神神秘秘的:“老陈,在那个吊耳上面好像是些字,上去看看!”    给张工这么一提示,几个人都发现了这情况,上面细的不是字又是什么呢?    陈教授站到折梯中间后,陈教授拿出放大镜后看了看读着:“何谓火,水灭之。何谓笑,弃泣之。畏之威,余跂惧。故后事,尔勿施。”    冯卫国听陈教授读完了这几个字后问:“陈教授,这是首诗吧?这的是什么意思?”    没等陈教授回答,边上的朱工就先介绍起来了:“这的意思是‘什么是火,水可以轻松的浇灭了;什么是笑,笑就是不哭了;怕他的威武,我的脚就不听使唤了;死后的事,你们别乱动,’就是这些。”    陈教授边上点了点头:“是啊,意思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