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榆院(第2/3页)大明至圣

问讲究薪火相传,讲究教学相长。学习的同时也要教学,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知识,查漏补缺。

    我的意思是,等你们学到我的科学之道后,还要负责教授新来的弟子。

    你们可愿意么?”

    以后弟子来多,不可能自己部亲自教,大部分的教学还得有眼下的第一批弟子去实现。

    “愿意!”

    “第三,我苏门之道讲究知行合一。也即是在学习的同时,要动手去实践,要去做,要去干,要自己去亲自验证其中的道理是否正确。”苏白衣微微一顿:“的白一点,日后在我门下学习,会很辛苦,可能要和老农一起种地,可能要和铁匠一起做工,可能要跑这房间里干力气活。

    这一点,如果不能接受的,请出来!”

    苏白衣以为古代人都很能吃苦,以为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人站出来。

    可令他瞠目结舌的是,竟然有三十多名学子出来,黑着脸表示不能接受。

    看来,所谓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只适合那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这些富家子弟看起来是不行的。

    “最后一点!

    在我门下,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是求学的人,虽然可能所学不一样,但学术身的价值是没有区别的。比如我的大弟子!”

    苏白衣拍了拍满脸骄傲的孙三:“他是个做饭的,我的二弟子你们也认识,就是吴德贵,他是个种地的;我还有个弟子是打铁的!”

    “师傅,我在这里!”包二黑笑嘻嘻的朝苏白衣跑过去,站在了两位师兄的后面。

    “好!”苏白衣笑了笑,接着道:“当初我从文正书院离开,并非是怕寇庸找我麻烦,而是治学理念和他有着重大的差异,他看不起老农、看不起手艺人、看不起女人。这才是我离开文正书院的真正原因。以后我苏白衣的弟子不但有农人、工人、手艺人还有有女孩子,如果你们之中有和寇庸同样的人,那么请站出来,这样的弟子,我们不需要!”

    过了很久,没有人再离去!

    苏白衣大喜,让孙三将吴德贵家里的酒菜都搬出来,椅子凳子桌子能坐的东西也部搬出来。

    拿气酒壶,苏白衣道:“这里面的酒不多,不够诸位饮用,那就凑合一下每人喝一口,庆祝咱们的书院的开张之喜!”

    “好!”

    众人上前,每个人喝了一口酒,八十七人,一坛子酒基上也就见了底了。

    “我再去搬一车子过来,给大伙暖暖身子!”

    身为大弟子,孙三的觉悟还是蛮高的。

    苏白衣点头,然后吴德贵和铁匠包二黑帮忙,拉着车子出门了。

    太阳逐渐落山去,黑夜来临,众人也不嫌冷,索性在吴德贵家门外一百米左右的一棵大榆树下点燃了一大堆篝火,所有人都围城了一个圈,有有笑有酒喝。

    不多时,身上也都暖和了起来。

    楚仑站起来道:“先生,既然咱们的学院成立了,您老人家给起个名字呗!”

    “好!”苏白衣喝了一口酒,眼光朝四周看了看,突然落在了篝火旁的那株参天大榆树上,到:“今日咱们再此大榆树下聚集,往后咱们的书院就叫做榆院。”

    “好,榆院好!”

    “好,以后咱们都是榆院的学子了!”

    “先生了,咱们以后也是榆院的讲师呢!”

    “对、对、对!”

    符林挠了挠头,“先生,既然榆院的名称定了,是不是要将地点也定下来。”

    “那是自然!”苏白衣又喝了一口酒:“要大,地盘要大,因为我准备将榆院打造成国第一学府,里面不但有蒙学,还要有中学、高中、大学,至少需要上千亩的地盘,在归德府城中是不行的,必须要找一块完整的土地!”

    “那不如就在这儿!”

    吴德贵站起来建议道:“先生,这边的大多是荒地,盐碱很重,种庄稼得不偿失,建学校倒是不错。如果买地的话,肯定要比其余地方便宜的多。”

    “嗯!”其实苏白衣看中的也是这块地,他长身而起,在榆树四周绕了一圈,心里仔细计算,最后道:“以这榆树为中心,东西南北各一里,从今天起便是我榆院的地盘。”

    众人都倒抽了一口冷气!

    东西南北各一里,一个榆院的周长便需要八里,这和归德府的正城也差不多了啊。

    “当然了,这只是远期规划,近期么,先建立大学再!”

    “可银钱呢?”侯方域人可心智却成熟的早:“这么大的地盘,买地建房,需要不少钱呢,我们到哪里弄银子?”

    “切!”苏白衣不屑一顾:“我们榆院会缺钱?”

    “先生……”侯方域不好反驳,只能苦着脸看苏白衣:“我们这不是还没有榆院么?”

    “大家凑!”苏白衣一挥手,将身上带来的六两碎银子掏出来道:“就此时此刻,所有人身上的所有银子,部给我交出来。

    符林,你去统计一下,看看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