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镇龙台、锁龙井【求收藏】(第2/4页)重启封神榜

姜明虚、袁半闲、风御空、诸葛明等人也走了过去。

    张天一愣,瞬间明白紫帝所说的造化应该是那些龙气,回头一看,见唐帅还没什么,但道袍和尚和袁易却是一脸喜色,尤其道袍和尚,眼中都闪着希冀之色。

    “去吧,既然来啦,自然不能白白错过。”

    张天点点头,看着袁易、道袍和尚拽住唐帅加入了其中,才拉着缑婉莹抬脚来走上石坛第二层。

    这才发现紫帝周围的石坛上,不但遍布各种复杂符文,而且还摆放着不少古器,铜鼎、铜镜,玉玺、虎符,还有三柄古朴至极的长剑插在石坛的三个方向。

    “师弟,是不是很疑惑?”紫帝笑着问道。

    “师兄,这石坛是怎么回事?”张天点点头问道。

    “这石坛,叫做镇龙坛,下面镇着锁龙井,乃是龙国龙脉的所在。”紫帝解释一句,随即叹道:“为兄已经镇守此地二十多年,师傅仙逝,都未敢擅离,不孝至极啊。”

    “镇守二十多年,龙脉还需要镇守吗?”张天更是疑惑,虽然他早就通过系统得知此处是龙脉所在,但听紫帝如此之说,也难免疑惑。

    “世人以为龙脉乃善之善地,其实不然,龙脉就如同地火,平时深埋地下,并无凶险,可一旦喷发,就是大灾。”紫帝解释一句,接着神色凝重的道:“大明天启六年,这处龙脉,就曾喷发过一回。”

    “什么?”

    张天脸色陡变,瞬间想起明朝天启六年那次震惊史书的离奇爆炸事件。

    有史记载:天启六年五月三十日上午九时许,龙都发生了一场诡异离奇的大爆炸,那次爆炸笼罩范围足有方圆五六里地,共造成数万人死伤。

    而且,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被史书称之为是“古今未有之变”。

    据很多史料记载:爆炸当时,声如雷动,有特大蘑菇状黄云腾空,刹那之间,天昏地暗,房塌屋陷,树木、砖石、尸体就像雨点般腾空,数吨重的石狮子都被抛飞到数里之外。

    据《天变邸抄》记载,大爆炸之时,天启帝正在乾清宫用早膳,突然大殿剧震,皇帝扔下饭碗,起身奔出,速度之快,惊慌的内侍都一时未能跟上,只有一个贴身侍卫跟着,但侍卫被坠落的巨木砸裂脑袋,一命呜呼。

    天启帝躲到一张桌子下才逃过一劫,而乾清宫损毁严重,一派狼藉,侍奉皇帝用早膳的太监皆殉难,无人存活,据说,连不满周岁的皇太子都被倒塌的宫殿砸死。

    皇宫都是如此,平民百姓就更不用说,据说爆炸过后半个时辰,都还不时有从空飞坠的人头、手臂等残肢断躯,可见当时灾难的恐怖。

    而引发这场灾难的具体原因,后世很多专家众说纷纭:什么“火药爆炸”、“地震爆炸”、“陨石坠落”、“飓风致灾”等不一而足,可都只是假说猜想,并没有任何依据。

    可以说:天启六年的爆炸事件,都成了近古史上一次有史记载的未解之谜;与发生在古印度的“死丘事件”、一九零八年发生在苏俄西伯利亚的“通古斯大爆炸”并称为世界三大自然爆炸之谜。

    张天看过很多相关的记载,也曾猜测过原因,但做梦都没想到,那次大爆炸竟然是龙脉喷发引起的灾难,难怪他一踏入此地,就有种心惊胆颤的感觉。

    “可是龙脉怎么会喷发呢?”张天顿了好半天,才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不知道。”

    紫帝摇摇头,接着解释道:“不过,自秦之后,天下龙脉出现了异变,一旦王朝更替,龙脉之气汇聚在一个点上,就会不停的汇聚。汉唐之时,还尚有懂得梳理地脉龙气的高人。可自宋元之后,这种高人便不可见,地脉龙气只能在一个点上不断汇聚,一旦汇聚过多达到喷发的零界点,就会成为灾难……”

    “师兄,你的意思是说,这处龙脉又到了接近喷发之时?”张天眉头猛地一挑。

    “不错,按照五百年的期限来算,此处龙脉虽然还没达到喷发的零界点,但不时会出现暴动的迹象。”紫帝点点头,指了指周围的铜鼎、玉玺、古剑等器物道:“经过师傅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也只有这些历代皇帝用过的帝器,才能勉强镇住龙气暴动……”

    “帝器?”张天凝神扫了一眼这些古器,发现果然有种特殊的气韵。

    “可惜,这些帝器的作用不算太大,一旦龙脉达到喷发的临界点,也照样会喷发。”

    紫帝轻叹一句,又接着道:“而且,却有一群人始终企图染指龙脉,如果被他们暗中捣乱,此处龙脉肯定会向天启六年那次一样提前喷发。这也是我二十多年来一直镇守在此的原因。”

    “什么人?!”张天震惊,忙问道:“难道天启六年那次爆炸是人为造成的?”

    “一群自称仙裔的疯子!”紫帝摇摇头似乎并不想多说此事,转开话题对张天道:“师弟,你上来试试吧。”

    “我?什么意思?”张天惊愕,虽然系统也在催他上去,但他却依旧站在原地未动。

    开玩笑,这可是一次喷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