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一节 军营琐事(第1/2页)建设盛唐

    打过三仗,唐军杀死了过千吐蕃人,大部分战士的手上都留下了人命,获得了或多或少的“经验”。

    如冯宝之流,觉得杀过三场,弓箭动对动技术大有长进,“手顺”了许多,用唐甜的话就是习惯了!

    “你继续习惯下去,就会进步!”唐甜神秘地道。

    刷怪,升级?

    冯宝不禁这么想,但是他到伤兵营里就知道此言大谬。

    唐军战死者几十人,受伤者也是这个数!

    任由他们平时训练,装备良好,战争难免死伤,死掉的给洗干净身体,不惜燃料烧成灰带回去!

    想辨认他们容易,军已经落实了“狗牌”,每个这人脖子上都挂了两枚军牌,刻下了名字和军号,每个人都设置了军号,如冯宝是1,程伯喜是,杨成献是3,他们使用了阿拉伯数字来记数。

    伤者有刀砍的、箭射的、有坠马的,有被马踩的,还有的是高原反应地,大声地惨叫着,声哀哀唤痛。

    这不是游戏,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那时期的战场医疗能力奇差无比,即使冯宝竭尽所能,请来了比普通军团更多的大夫,使用了更多的药材,可许多战地外伤是他们力不能及。

    但无人知道,部队伤者的死亡率比起其它部队至少下跌了一半以上。

    虽然冯宝没有划时代的医学发明与创造,但有一点他领先其他人,他知道“感染”的概念,所以他的战地医院较为干净,无论是环境还是伤员身体、伤口都尽可能地弄干净。还广泛地使用了肥皂消毒(肥皂可以破坏病毒和细菌的脂包膜,从而导致它们死亡,获得消毒效果),干净导致感染减少。

    许多人的伤口就是接触了不洁的手或者物体导致感染,而医护人员的手在接触伤员的伤口之前都使用了清水加肥皂消毒,尽可能地减少了接触感染。

    这是冯宝下达的一条严厉的军令,对于伤员处置有效。

    外伤的伤口虽然没有什么消毒剂,没有碘酒没有红药水,但冯宝有他的办法,在他部队里,广泛地使用了茶水去清洗伤口,里面有它的道理:茶水有收敛和消毒的作用,大量茶水冲洗伤口,减少伤口污染,有助于伤口愈合。

    再有使用了盐水清洗伤口,肥皂也派上用场,都是清洗伤口的好办法。

    冯宝的战地医院有远比其它医院要多的伤口处理方法,还使用了市面上的种种金创药,包扎用的布条也经过高温消毒,使用太阳光晒干,再加入香料包扎好,香料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确保布条干净。

    以后战事紧张,布条供应不上,重复使用时,必定经过煮沸消毒。

    伤病员的食物供给排第二(第一当然是冯宝的配给),有比较多的营养,有助于他们更快地愈合。

    将士们并不知道冯宝军营战地医院的以上种种意味着什么,渐渐地习以为常,直到他们经历了其它军营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做人间地狱,部队的病号房那是天堂!

    ……

    冯宝亲自看过了伤员,勉励他们好好养伤。

    从伤兵营里出来,心情相对好起来,因为后勤官报来此战收获了大量的牲畜,虽杀死、烧死、跑掉不少,但也得到五千多头羊和三百多头牦牛,再有三百匹好马。

    连同先前的收获,牛羊非常多,留下足够的补充,今晚大吃羊肉宴。

    打扫战场,得到一些金银铜饰,普遍含量低手工差,聊胜于无的作用。

    部族使用的弓箭、刀子根不被唐军看得起,统统丢一边去。

    部族最珍贵的财产是牲畜,想从他们身上弄到硬通货比较困难,除非来自出产金砂地区的部族,即使如此,他们的加工能力相当差,例如所谓的“藏银”就是百分之三十的白银加百分之七十的铜,含银量低,当作贵重的铜钱使用得了,带上一大堆的沉重的“铜钱”,那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

    嵩阳县折冲府使用了十名正式编制士兵和三十名唐家仆从,在冯宝的一名罗汉军官及三名老军官的带领,驱赶多余的牛羊、马匹及运送缴获、重伤员返回最近的鄯州,安顿伤员,卖出牲畜。

    他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成立折冲府留守处,接收军的人员、物资来往,打探消息,接收上级命令等等。

    要出动到三名老军官其中有二名是练兵高手,打了几仗就折损上百人,加上伤员减员,需要招募新兵,训练更多的士兵了。

    冯宝低低地道:“没有无线电啊!”

    在这片移动靠马(有马都不错了),通讯靠吼的年代里,部队一旦出征,就难以得到后援。

    有时打仗真会产生一种无力感。

    看着他们渐渐离开,杨成献深思道:“貌似遇到的游牧民族都很好打啊,为什么我军会大大非川吃了败仗呢?”

    “嘿嘿!”程伯喜看过战报,道:“人家四十多万,我军十来万,四打一你来试试看,就算是劣质箭,用来砸死人都可以了。”

    “没错!”冯宝分析道:“他们有地利,习惯于这里的地形、气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