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把禅文化引入企业(第2/3页)梁仕容传记
利他的才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才会给企业在任何时期任何地区带来更稳健的经营风格,才能使企业获得更长期的利润。其二,企业通过赢利来帮助企业员工以及社会解脱痛苦、寻求快乐。而企业员工和社会得到企业的帮助后,会自然而然地信奉企业本身所倡导的一些思想和理念。企业树立了经世济众的精神后,通过一定的途径,让企业员工和社会知晓、认同这些精神,会为企业本身的经营带来极大帮助。无论是金蝶“发展软件产业、振兴中华民族”的民族大义,还是商务通“科技让人更轻松”的温情关怀,都会激发企业员工的使命感,使员工工作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同时也会使社会对企业本身给予更多的信赖,以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2、众生平等,是禅文化的基本精神。对于企业而言,众生平等应该作为其基本精神之一,应倡导企业内部员工平等相待。企业的各级领导者是各级团队中具有不同分工承担不同任务的普通一员,领导者不是带领团队去执行他所决策和定义的工作目标,而是与团队的其他人员一道去共同实现大家所认可的工作目标。每位员工都有权利和义务去定义所属团队的目标,也有权利去否决他所在团队的工作目标。除平等相待外,企业应尊重每位员工在企业的发展权利,在企业里要突出每位员工无论资历深浅、能力大小,只要自己不断努力,都有可能成为领导的观念。每位领导都是帮助员工成功的兄长和朋友,每位员工都希望成为领导以帮助更多的员工成功,这样的企业没有理由不发展壮大。海尔提出了著名的“赛马场”策略,使海尔的每位员工都有公平感、成就感,也使海尔的诸多才俊脱颖而出,他们为海尔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3.弃恶从善,是禅文化的特质。对于企业而言,弃恶从善有几方面意义:一是员工本质没有好坏之分。本性没有善恶之分,当他行善时便是行善了,当他作恶时便是作恶了。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应充分考虑员工从善的根基,并引导员工主动弃恶。二是善恶可以转化。对于曾经违反过企业法规的员工,领导不要采取简单的开除或处罚,而是要努力帮助教化。对于曾经为企业带来过利益,作出过贡献的员工也不能盲目信赖,松懈对其管理和教化。三是企业应渗透褒谴、奖罚的道德和制度体系。让“因果报应”在企业里具有全新内容得以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企业是否能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禅文化的根基
企业是否能在竞争大潮中稳健、健康地生存下来,这是每一个企业当前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告诉我们,存在就有机会,生存是一切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精神对物质的认识活动存在着相互渗透、彼此制约、彼此蕴含的两个方面,即实体认识——真的内涵和价值认识——善的判断。在实践中体验佛教所形成的真实感和道德感,实际上就是一个审美过程。我们追求美与真的结合,要求美与善的和谐,从而才能达到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企业和谐持续稳健发展,离不开具有深厚底蕴的开禅文化的根基。
1、现代企业呼唤引入禅文化。中国企业管理要想成功,必须要把管理理论和企业实际问题相融合,把现代科学管理与禅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管理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改革开放多年来,一批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中国企业家一直在探求建立具有中国元素的企业管理模式。其中不乏成功之例。但是众多的中国企业,因为未能建立与之发展规模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以致于先天不足,而无所适从。
从以下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自RB从二战废墟中崛起,在短短的20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时,号称“管理王国”的美国人惊诧了。美国管理大师杜鲁克前往RB探讨,才发觉RB管理的特色在于重视管理哲学。当然,RB人并没有排斥美国管理,一半是执著地把握科学管理的工具和技术,但从未变成西化;一半是充分吸收中国禅文化思想的精华,强调人本管理的真善美思想,形成管理哲学。而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中国的儒家、佛家思想。RB可谓是中西结合的最佳典范。因此,我们不能没有自己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传统的禅文化精华,人格的修炼,先做人,后立事。我们无法期望一个饱学科学管理而没有胸怀、自私自利、无信无义、浮躁志短的人去带领一个企业成就一番事业。
我们应该兼收并蓄、内方外圆、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正所谓,管理之妙,存乎一心。
2、禅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基。真善美是禅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三个主要的价值范畴,它们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别。真是事物的客观实在性内容,凡是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及其本质的东西,都是真;善是人们实践的最终目的,凡是符合人的目的的东西,就是善;美则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评价的社会现象。
企业,作为以经济利益为主体的经营组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