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当选全国劳模(第2/3页)梁仕容传记

后,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涌向农村,涌向城市……。千载难逢,机不可失。早就跃跃欲试的梁仕容再也坐不住了。正当全国各地的劳动大军向着东南沿海开放地区,向着正在迅速崛起的大都市广州涌来的时候,梁仕容把自己的家乡天堂——作为大展宏图的新天地!那时,谁会料到,当年离开天堂到广州找出路的梁仕容,现在,在他该享清福的时候却离开广州回到天堂来办工厂?

    梁仕容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他在广州人民造纸厂是七级技工,收入不薄,待遇不低,生活很不错,再****十年八年就可以退休了。为什么年近半百,还放弃手中的“铁饭碗”和在广州的安乐窝?他这次回来,看到自己的家乡天堂镇莲塘村在这三十多年里,面貌变化不大,农民生活依然贫困,心里也不好受。但这没有使他改变自己的主意,反而使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他听罢乡亲善意的劝告后,笑着对大家说道:“天堂镇人多田少,现在经济还很落后。这是事实,但这里资源多、劳力多,只要我们多办些实业,加快经济发展,大家就不用外出打工了。”谈到办造纸厂,他更是胸有成竹,充满信心:“我决定回乡办天堂造纸厂,不只是因为我有这方面的技术,而且也因为我有一个心愿,希望为村里的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希望乡亲们早日富裕起来,都过好日子。”

    1983年5月,年近半百的梁仕容告别了他工作30多年的繁华都市,从广州人民造纸厂辞职,回到养育过他的粤XS区XX县天堂镇莲塘村,开始了他的山村创业新生活。

    1984年至1985年期间,由于当时的产品市场看好,利润较高,创下了年产值180万元.其中利润60多万元的开门红。这时,梁仕容抓住机会,及时扩大造纸厂的生产能力。1986年又在河头大湾侧办起第二间造纸厂.使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形成一定规模的产品优势。今年5月,梁仕容又在花都创办了嘉宏造纸厂,该厂总投资1300万元,占地面积14亩厂房面积3000多平方米,全部工程完工后,年产纸量可达9000吨。

    与此同时,梁仕容不断地拓展其他产业,发展综合经营。1989年,他在天堂镇鸡仔回笼(地名)承包2平方公里的荒山坡地,兴办种植、养殖场。至目前为止,这个种养场共投人资金600多万元,种下荔枝、龙眼、柑桔等水果40多亩,甘蔗60多亩,生猪存栏250头,生鸡存栏3万只,开挖鱼塘120亩。现在那里,山清水秀郁郁葱葱,鱼跃鸡鸣,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10多年过去,他在故乡的土地上,写下了他创业的篇章--他拥有造纸厂、种植场、果品加工厂、运输车队等企业,固定总资产达6300多万元;年产值9000多万,利润达3000万元,上交税收1000多万元。成为当地个体私营企业中上交税费最高的企业。1988年他被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1993年被省人事局、省乡镇企业局授予“GD省优秀乡镇企业家”称号。

    梁仕容常把企业比作一艘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巨轮,比作一支永不言输的球队,提倡团队精神,提倡用企业精神去激励员工、规范员工、约束员工,为员工指明企业发展的方向,发挥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提出了“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企业宗旨;确立了“同舟共济、敬业爱岗、励精图治、铸造辉煌”的企业精神;炼就了“诚实、诚恳、诚信”的企业经营信条。党政工团合力联建互动,发挥各自的专长和特色,形成具有梁氏集团特色的企业文化。梁仕容的成功,应该是一个企业家独特的胆识和经营能力的成功。建造纸厂,在山村是非常陌生的事情,加上新吸收的工人均是来自农村的农民。为了树立造纸这一行业的产品优势,他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朝夕相处,手把手地传授技术,还教会他们管理,硬是在农民中带出一批懂技术的管理骨干。

    在梁仕容创办企业中,大部分职工是村中和邻近“洗脚上田”的青年农民。他待他们像亲人一般不但教会他们技术知识工作业务,还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帮助他们成家立业。关村有个叫黄强的青年,他父亲早年过世,是其母一手拉扯大.家境十分贫困,后来他又染上赌博的恶习,生活难以维持。他被吸收入造纸厂工作后在梁仕容的言传身教下痛改前非.认真学习,成为厂里的业务骨干。梁仕容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并帮他盖了一幢9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还牵线搭桥让他成婚立室。小伙子越干越开心越干越有劲现已是厂长助理。据不完全统计有20多位青年职工在梁仕容的关心帮助下事业有成、成家立室。

    梁仕容富了,但他没有忘记家乡父老乡亲和养育过他的故土。面对家乡的行路难、行车难的实际,梁仕容毫不犹豫捐资修桥铺路。近年来,他捐资用来修路的资金就达600多万元,先后修建了天堂至内中的水泥路修通了内中至鸡仔回笼的山路,以及乡村中的道路等。与此同时,他对学校、医院、山村自来水工程、通电工程等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据不完全统计,梁仕容回乡创业后仅用在社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