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当选全国劳模(第3/3页)梁仕容传记
福利事业的资金就达1000多万元。
年过花甲,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退休。但对梁仕容来讲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更大的规模、更高层次的开始。现时的梁仕容思维敏捷,开拓进取的劲头十足,随着天堂两间造纸厂稳步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设施逐步完善,在花都新办年产9000吨造纸厂的全面投产,梁仕容的事业将更加灿烂辉煌。
由于梁仕容会经营,善管理,仅一年时间,工厂便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尔后,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也从原来只能生产低档瓦楞纸、牛皮箱板纸,发展到生产白板纸、涂布白板纸、玻璃卡纸等比较高档的产品。这些产品市场销路广,经济效益好。投产头二年,该厂年产值就达2300万元,年利润100多万元。初战告捷,梁仕容信心倍增。1986年他又在河头大湾侧办起第二间造纸厂,生产规模大大扩大。目前,这二间纸厂年造纸量达8000吨。然而,梁仕容并没有陶醉于这些成绩,而是再接再厉,继续前进。接着,梁仕容又投资2300万元在花都市创办嘉宏造纸厂。该厂全部工程完成后,年产纸量可达9000吨。
与此同时,梁仕容不断拓展其他产业,开展综合经营。1989年,他在天堂镇鸡仔回笼(地名)承包了20平方公里的荒山坡地,兴办种养场,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种下荔枝、龙眼、柑桔、沙梨等水果10公顷,甘蔗5公顷,牧草5公顷,饲养生猪320头,养鸡3万只,开挖鱼塘面积8公顷。梁仕容还计划把这个种养场逐步建成一个集避暑、疗养、游玩和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旅游山庄。
梁仕容深深懂得,他的事业成功,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也离不开各行各业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帮助。因此,他致富后不忘父老乡亲,热心兴办公益事业。梁氏集团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回报社会,造福社会,始终把关心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己任。
他致富思源,热心公益事业,通过与贫困家庭结对,献爱心,向慈善机构捐款捐物等方法回报社会,历年来,他个人以及梁氏集团已累计捐款1000万元以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1990年1月,梁仕容捐资100万元成立了“梁仕容基金”,以奖励为当地“三个文明”建设做出特殊贡献的团员、青少年、优秀教师和扶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学生读书,促进当地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宗旨。
为了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资助,1993年11月20日在原基础上共注册300万元成立了“GD仕容慈善基金会”。几年间,仕容慈善基金捐助用于新农村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扶贫助学、拥军、“生态、绿化、文化体育等”、敬老助残、雪灾、地震、重大疾病救助的资金共达3834万元。梁仕容的善举,受到人
1995年2月23日,《南方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了长篇通讯《容情暖人心——慈善家梁仕容》,高度评价了梁仕容的慈善之举。当地政府做出了“向慈善家梁仕容同志学习的决定”。学习容情精神,社会学家冯尹认为,“容情”的本质尽管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但他体现着一种精神,也就是我们传诵的“慈善精神”。他认为,“容情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梁仕容先生的朴素情感。“容情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企业家、慈善家对社会的大爱。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