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五节 张恒的建议(第3/4页)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当初……若是自己能强硬一点,能大胆一点……或许……

    将脑海中那些儿女私情抛诸脑后。刘据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复下来。

    “张先生,现在长安粮价高涨,不知先生可有什么计策,能让这粮价恢复到正常水平?”刘据强颜欢笑,对张恒问道。

    “恩……”张恒有些惊讶。

    刘彻竟将此事交给素来就偏向商人的刘据处理……

    不过,稍稍一想,张恒也释然了。

    再没有比稳定物价,更能看出一个执政者的执政能力的证明了。

    现在。长安城飞涨的物价,对于刘据来说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若处理的好了,不止刘彻能安心,便是天下人也会敬服。

    毕竟,在此之前,刘据即使是在监国之时,也顶多是处理一些无关紧要的奏折,或者下令释放一些被关押在大牢里的商人。

    从来没有具体的处理过像物价这样影响广泛,复杂的具体事务。

    不过要平抑物价。这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物价的高低起伏,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

    商人的,农民的,士民的。地主的,官员的。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指的大概就是物价了。

    粮价高则百姓吃不起。粮价低则伤农,影响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且。在本身来说,张恒就是地主阶级的一员。

    若是给刘据出一个强力打压囤积居奇。谋取暴利的商人的办法,不禁传出去会被关中豪强士子孤立,甚至就是划归道酷吏、幸臣、奸贼的行列中也不是不可能,这样一来,张恒的好名声就彻底毁了。

    像张汤那样一心为公,不徇私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张恒可做不到!

    更重要的是,出那种主意,本身就落了下乘,用暴力手段解决商业问题,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统治者们只要尝到了这种简单粗暴的解决问题之法的好处之后,就会食髓知味,欲罢不能。

    不为别人着想,张恒也得为自己着想。

    将来,他可是建立一个托拉斯的!

    他可不希望自己玩的正嗨,忽然就被一大群士兵把自己家给包围了,然后一切心血都收归国有。

    再者说了,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员,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这种事情张恒还做不来!

    “这个问题比较棘手……”张恒想了想,对刘据道:“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标本兼治!”

    “愿闻其详!”刘据拱手道,心中也不禁欢喜的想道:“张先生果然有办法!”

    其实,单以张恒自己的见识,在面对粮价飞涨带来的一系列物价上涨问题之时,也只能束手无策,好在,他是一个穿越者,在后世还是见过政府平抑物价采取的有些政策的。

    虽然在后世,那些政策并不怎么给力。

    但相对的,这个时代的商人,也没有后世的商人那么多鬼点子。

    “要让物价回落,其实只要找准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一切就可应刃而解!”张恒道。

    “恩?”刘据静静的等待着张恒的下文。

    “其实如今物价如此高涨,并不合常理,要知道,关中秋收刚过,民间还是有大量存粮的,只是这些粮食被少数人把持了而已!”张恒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对刘据分析道:“就算大部分粮食被少数人所把持,在民间的农户家中,却也还是有足够的可以供应长安食用的粮食——至少在春三月之前,以关中农户的存粮,也足可支撑长安所需,而根本不用等到明年开春,冬十二月底,关东各郡押解长安的秋粮就该抵达了!”

    刘据听着张恒的分析也不住的点头,这正是刘据所想不通的地方。

    明明关中有粮,为何百姓会如此恐慌?

    这根本不合逻辑!

    “那为何粮价会这样?”

    “其实很简单,商人们利用了百姓的恐慌心理,故意惜粮限售。造成市场的缺粮……”这个事情,张恒在听说了长安粮价高涨之后。跟人稍稍打听就知道了原因所在。

    在后世的时候,张恒可是经历过好几次群众的恐慌心理效应带来的原本廉价充沛资源疯狂上涨的事情。

    像板蓝根、金银花、盐。

    在群众的恐慌心理效应下。每一样在高峰时期,都曾飙升了十几倍甚至二十倍!

    而事实却是,那些物资根本就不缺!

    只是奸商在趁火打劫,故意造成了市场缺货的情况而已。

    “所以,要让粮价下降,其实只要让百姓知道,关中有粮,而且有大量粮食,足可保证长安食用。同时朝廷还可放出风声,开仓放粮!”

    “开仓放粮?这不妥吧……”刘据疑惑的道。

    “当然不会真开仓!”张恒哂笑一声:“只需要放出风声即可,届时,朝廷只要让人运着粮食在长安城里走上一遭,在下相信,粮价立刻就会跳水!”

    是的,朝廷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