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卷江山点评---五胡乱华的大环境(第6/7页)五胡明月
最大的势力,跟西晋的王衍是同宗,但属于晋阳王氏,王衍是琅琊王氏,势力范围在辽东,辽西和河北一带。
刘琨(271年-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晋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任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为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但不久败于石勒,投奔辽东,依附段部鲜卑。318年,刘琨被鲜卑首领段匹磾杀害。
闻鸡起舞中,除了祖狄还有刘琨。势力范围在山西一带。
上白乞活军李恽上白在哪里?就是威县,在河北省南部。汉为广宗县,隋改宗城县。元为威州,明改威县。威县属河北省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华北平原南部,属冀南低平原区,也是史学界公认的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现有义和拳议事厅遗址
《晋书》当中。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羯人石勒败杀青州刺史李恽与上白城,还要于此坑杀所有降兵,这就是《晋书·石勒记载》中记载的石勒“攻乞活李恽与上白,斩之,将坑其降卒”,那么为什么我要在这里用那么多词汇说李恽呢?这是因为公元311年的时候,他还没有在上白,他正和右卫将军何伦一起护送东海王世子司马毗,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呢?请大家事后参考我的《五胡明月》
中原的势力
司马越(?-311年),字元超,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四弟司马馗之孙,高密王司马泰长子。司马越被封为东海王,参与八王之乱,成为最终胜利者。311年,司马越病死于项城(今河南项城),标志着八王之乱终结。
晋怀帝司马炽(284年-313年),字丰度,西晋第三代皇帝,公元307-311年在位。为司马炎的第二十五子。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毒死惠帝后,司马炽被扶植为帝,改年号为“永嘉”。在此期间,五胡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权,但是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渐严重。311年正月,晋怀帝密诏荀晞讨司马越,三月发布诏书讨伐,司马越于同月病死,众共推王衍为元帅。四月王衍与石勒战于宁平城,晋军全军覆没。六月,匈奴刘聪的军队攻入洛阳,晋怀帝在逃往长安途中被俘。313年,晋怀帝被刘聪用毒酒毒杀,享年30岁。
宁平城,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苦县大屠杀
311年初的时候他还活得不错。
荀晞在仓垣(在河南开封县西北)拥戴了已故太子司马诠的弟弟司马端,设置行台。不久就迁移到了蒙城(蒙城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淮北平原中部,隶属亳州市)屯驻
势力范围大约在山东和一部分河南,安徽地区
司空荀藩先在阳城((河南省登封县))建立行台后,听说抚军将军,秦王司马业(吴孝王的儿子,荀藩的外甥)逃到了密县(今郑州市密县),荀藩就马上跑去拥戴他,然后把势力慢慢向许昌发展。前豫州刺史天水人阎鼎,在密县集结几千西部州郡的流民也投靠了荀藩。
势力范围也就说到的这些地方了,因为不久后,司马业就要入主长安了。
司徒傅袛在河阴(就在洛阳边上)建立行台,他的势力就就是在洛阳边上那么一点点。
华氏也出来跳了几下,然后跳完就消失了,江州刺史华铁也被司马睿杀了。
然后陈留有陈午的乞活军,寿春有刘瑞的乞活军。
李矩,郭默,魏浚这三个爱国将领也在河南坚持抗敌。
其中李矩比较有意思,不仅是员大将,而且他的老婆就是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
还有匈奴汉国的王弥,石勒,这两个人即将发生大战,而我们今天说的是311年,所以这里不说他们的势力范围了,也因为他们这个时候都还没有固定地盘,也都属于汉国匈奴。
可以一说的,这两个人都是匈奴汉国的大人物,但是当时的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实力。
而且307的时候,石勒已经吞并了乌恒,东胡的另一支。
其他还有隶属各个诸侯的人马青州的曹嶷,叛离王弥麾下的高粱和徐邈。
还有遍布各地的坞堡,坞堡,又称坞壁,是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大饥,社会动荡不安。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营壁
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曾下令摧毁坞堡,但禁之不能绝,由于西北边民常苦于羌患,百姓又自动组织自卫武力。黄巾之乱后,坞堡驻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为故吏、宾客的避风港。史家陈寅恪在《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认为:“西晋末年戎狄盗贼并起,当时中原避难之人民……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屯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寇盗之难”
这些坞堡,我们说的有些不好听,如果换个名词就是城堡,西方人称我们这个时代为“城堡时代”,甚至可以说,日本战国时期的那些大名所建筑的城池堡垒,远不如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