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当北京遇上柏林 二十二(第2/4页)阳光下的德意志
刀功,被日本人尊称为“河豚切刀”。
除了鱼肉鲜美与刀工精湛是河豚刺身好吃的一方面,而摆盘卖相则是日式河豚刺身的另一大特点。
河豚刺身摆盘方法主要分为“鹤盛”“菊盛”“孔雀盛”“牡丹盛”四种,顾名思义,也就是将河豚刺身摆成鹤形、菊花形、孔雀形和牡丹花形。
日本人食用刺身的历史极其久远,相传是平安时代从唐朝引进的食用鱼生方法,唐宋时期有个文雅的词形容这种食用方法,叫做鲙。
到了安土桃山时代(织丰时代),第一次统一了日本的丰臣秀吉准备出兵远征朝鲜,做为离朝鲜最近的长门,自然是理想的出征集合地,就当日本的武士们在下关一带集结时,出征的武士们一批接一批的,极不体面死在了河豚身上。
出师未捷先吃死的窘境,让丰臣秀吉大怒,日本历史上第一条禁止吃河豚的禁令出台了。
禁令不可谓不严,凡胆敢吃河豚者,罚没家产,入狱!
到了明治时期,明治政府实在受不了长洲藩,这些每年都大量死在河豚手里的愚蠢家伙,尤其他们还带着日本其他地区的蠢笨家伙,一起拼死吃河豚,于是明治政府破天荒在报纸上刊发声明,日本不准吃河豚!
并且继续重申,吃河豚者,罚没家产,拘役,搞不好一辈子都要在苦窑里服苦役!
长洲藩,尤其是山口县下关市人对此的反应是,魂淡!身为长洲藩的老子,吃什么要你管!
所以,下关的河豚刺身生意照样火爆,日本人依旧拼死吃河豚,每年依然有大量的日本诗人写脍炙人口的俳句,来赞美河豚。
当然,历史上,最后解除禁食河豚禁令的人,正是喜爱拼死河豚的伊藤博文。
同样做为资深的东亚通,巴兰德公使喜爱各色亚洲美食,而巴夏礼公使还是更加偏爱英伦的口味。
看着巴兰德公使不停的用筷子夹上一片又一片刺身,蘸着橘醋、和着萝卜泥与小葱一同放入口中,大力的咀嚼,巴夏礼公使只是象征性的动了动筷子。
生食,从来都不属于文明人的范畴,巴夏礼暗自撇了撇嘴。
还好,餐桌还是有三样食物,很符合巴夏礼公使的胃口,一样是酒,河豚酒,将烤焦的河豚鱼鳍放入酒杯中,倒入高度数的清酒,在饮用前再点燃酒杯内清酒,待火焰熄灭后饮用。
蓝色的酒精火焰,将河豚鱼鳍的鲜美味道慢慢的融化在酒中,混合着清酒本身独有的香气,小酌一口,河豚鱼焦香和酒精对舌尖味蕾的刺激,就像是五彩缤纷的味道在口腔里炸裂开来。
好喝,比巴夏礼之前喝过的任何高度数白酒,都刺激,都够味!
第二样,是切得四四方方,小小的一块河豚肝,看上去很像法国饮食中著名的美味鹅肝。
夹起河豚肝放入口中,牙齿刚刚接触到它,一股特别的油脂香味就迅速地充盈了巴夏礼的口腔,如顶级鹅肝般丰腴,却更加入口即化,最后唯有唇齿留香。
如此美妙的东西,怎么能不再来一块,当巴夏礼公使难得要求再来一份的时候,春帆楼的老板却一脸的踌躇,最后还是巴兰德用一个饕餮的口吻解释道,河豚肝虽然美味,却有剧毒,吃一块也就罢了,倘若多食,很有可能,巴夏礼今天就要去见日本的先行者了。
巴夏礼这才悻悻然,不再要求。
第三样食物,它的外观在巴夏礼眼里,就像是一块清国独有的豆腐,但却有一个好听的日本名字,白子。
无论是岩烧,还是烤制,外焦里嫩白子蘸着香甜的橘醋,绵密的口感中带着滑嫩和肥美,让巴夏礼公使不由的大声叫好。
连吃了不少块,最后心满意足的巴夏礼,悄声的向同样也吃了不少玉子的巴兰德公使问道,玉子到底是什么做的,如此的好吃。
巴兰德公使放下筷子擦了擦嘴角,一本正经的告诉巴夏礼,精巢,雄性河豚鱼的精巢而已。
巴夏礼的突然感到嘴巴中泛起一股异味,胃部如翻江倒海一般.....
突感身体不适的巴夏礼,生生让下午准备开始的会议,推迟了两个小时。
早两个小时,晚两个小时,又何妨?在山县有朋的眼里,不过是大清多苟延残喘两个小时而已。
下午会议的地点,依旧在春帆楼中,精心布置的会场内陈设金色屏风,四周放置各种盆景,一切都显得那么幽静高雅。
会议伊始,在一通没营养的寒暄与感谢日本政府午餐的热情招待后,关于清日在琉球问题上的冲突调查,也就正式开始了。
做为日本一方,自然是从历史、地理与现状上,为日本在琉球废藩置县做了一场明显偏向自己的辩解。
领土争端这种事,在巴兰德和巴夏礼眼里,争端双方从来都是各说各的理,那怕没理也能找出没理的理由,在光鲜的理由之下,实际上,不过是比谁的拳头大,或者谁先占了,谁就有理。
至于什么弱小国家,经过世界公理裁定,终于拿回领土或者成立国家的段子,那也是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