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期调工种,得遇贵人(第1/3页)山乡新儿女
李来到深圳下了火车,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车站,来到大街上,只见四面八方灯火辉煌,流光溢彩,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他有些发晕,一时辨不清方向,不知往哪里去。便挤出人群,在街道边站住脚步,以便定一定神,辨一辨方向,确定往哪里走。
抬头观看,只见这个昔日的小渔村一片红红火火,热气腾腾,已经成为一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到处是高楼大厦,张灯结彩,到处是铁臂挥舞,正在兴建的工程项目。大街上汽车如流,鸣笛穿梭,人头攒动,行色匆匆。他从行人杂乱无章的服色装束,南腔北调的说话口音,看得出他们多半是内地前来打工淘金的冒险家和拓荒者,让他深受鼓舞。他略略辨一辨方向,不容多想,立即加入这股打工人群的洪流之中。
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的迅速崛起,单靠本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大量的外来人力和财物加入。深圳划为经济特区一经宣布,立即震惊海内外,许多外资和港台商人、企业家纷纷进入特区办厂兴业,打出广告,大量招收员工,吸引了内地一批又一批人力和人才陆续迅速涌入。深圳的大街小巷、工业园区,以及电视里,报纸上,铺天盖地,到处都是招工广告,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前来求职的人更多,也不管阴天晴天,刮风下雨,每天从早到晚,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听说一处招工,许多人都往那里拥。经过双向选择,一些人留下了,另一些人又涌向别处求职。尽管来深圳求职的人鱼龙混杂,贤愚不齐,但是深圳崛起需要的人材也是各式各样的,学理的,学文的,做工的,习武的,出力的,动脑的,流汗的,都大有用处。
李经过一番奔波选择,在一家港商的电子公司找到工作。工头见他是山里人,身高体健,分配当搬运工,就是把包装好的电子产品运送到仓库存放。无疑这是个出力气的活,虽然工资一千五百多元,不算低,李还是觉得有些不满意:他原来决定来电子公司,是想干技术工,学个技术,也轻快些,没想到竟然叫他干搬运工,光出力气却学不到技术,自己的文化知识一无用处。而且这里纪律制度极严格,搬运中损坏产品,损坏包装,要按价赔偿;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定额任务,或者包装箱摆放不合要求,也要受到罚款。更不允许迟到早退,连续迟到或早退三次,就要被解雇。处罚条款,人手一册,明文规定,没有商量余地。他上过学,时间观念还比较强,一般不会触犯这类错误,所以很少被罚款。一些农民,在农村干活散漫惯了,时间观念、纪律观念都不强,常常受到处罚;他们不服,和工头大吵大闹,结果处罚更重,甚至当时就被炒鱿鱼。他是憨厚人,任劳任怨,从不敢偷懒耍滑。一天干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四肢乏力,倒地便睡,懒得起来。他虽是山里人,却自幼读书,在家从未干过这么重的活,出过这么大力气。他多次想过另换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可是工资又高又轻快的工作,即使在深圳也不好找。想到自己的理想,想到自己对桃和家人的许诺,他只好咬咬牙,坚持干下去,以便等待时机。
李来到深圳仍然忘不了桃和孩子,时常想念他们,特别是夜静无人或者休息的时候。他知道山区什么季节该干什么活计,想象着桃和家人的忙碌,他不能回家帮助照顾他们,难免有愧疚之心,只有经常给桃和家人写信,按时给家里寄钱。他对桃说:“来到深圳我才理解那句话‘时间就是金钱’的意义。这里很忙,制度很严格,迟到一分钟都要扣工资。不像在家里,农闲时可以几天不干活。很抱歉,我不能帮助你们干活了,只有多寄些钱回家。两家的农活很多,如果干不了,就花钱雇人帮助干,千万别累坏了身体!”桃回信鼓励他:“看到你在深圳找到了工作,每月工资一千五百多元,这可是你在家全年的收入,比咱们县里国营工厂的工人高出几倍,我很高兴。事实证明,你比我想象的更能吃苦,有能力,有远见,我衷心地祝贺你!”想及李的劳累和对家人的思念,于是又劝他说:“赚钱是无止境的,如果你感觉累了,想家了,就请假回来。我和孩子都想你,盼望着你回家团圆。”李读了桃的信,感受到亲人的关爱,感动得流出眼泪来。于是他又给桃回信:“桃,我的爱人,感谢你这么理解体贴我!为了我的理想,为了兑现我对你和家人的承诺,我还要拼命干上几年。等着吧,我一定会有衣锦还乡、兑现承诺、阖家重新团聚的那一天!”
李工作的这家电子公司的老板姓张,是香港的一位富商,在香港有多家产业,所以很少到深圳来。深圳的电子公司主要交给他的女儿张小姐管理。张小姐单字一个倩字,虽然三十多岁了,依然如花似玉,气质高雅,风度翩翩。她曾在牛津大学学习企业管理,取得硕士学位,回港后一直帮助父亲管理企业。张倩的丈夫姓王,也是香港的一位富家子弟。王张两家是世交,清末民初一起来香港创业,交情深厚,关系一直很好。张倩和丈夫从小就认识,彼此印象也不错,经双方家长撮合,两人终于结婚。但是婚后感情却不太融洽。原来这王公子婚前就有了情人,是他的一个同学,聪明漂亮又贤惠,只是家境不佳,难于与王家匹配。王老板坚决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