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没名字(第3/7页)明朝当官那些年

于出现了一丝崩溃,他从晚上到白天都没有合眼过,是真正的在反思自己究竟是哪里惹得上天如此不满。

    说起来,自古天降大灾,其实反而是臣子们的轻松一刻。因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皇帝是天子,是老天爷的儿子,所以既然天子是老天爷派来管理我们的,那么老天爷要降下天灾给你的管理添麻烦,肯定是你哪里做得不对,才惹怒了老天爷,不然难道还是我们这些听你话的臣子们惹怒苍天吗?也没那能耐啊。

    所以每当天灾**之后,帝王反思问题,就会允许大臣和百姓评议自己的为政得失,说实话,这若是放在嘉靖初年,言官们最得势的时候,那大家就没有不敢说的话,只会把你个皇帝骂道怀疑自己的人生是不是一场错误……但现在吗,众人左顾右盼,恨不能化身庙里的菩萨。

    腊月的冷风中,坐在皇极殿前方的群臣们冻得……鼻子都快要掉了,但每个人都顾不得擦鼻涕,而是专心致志听着、看着,因为这一次嘉靖帝终于见了朝中六品以上的官员,自从嘉靖二十年皇帝起驾西苑,就再也没上过早朝,以至于嘉靖二十年后新晋的许多官员,还从来没有见过皇帝的面呢。

    这一次他们终于见到了皇帝的面,却是在老天爷降下了灾祸之后,这让他们心中如何能平息?

    这次见到如此大的灾祸终于使不可一世的帝王有了“修省之心”,最先摁耐不住的便是言官们,一位佥都御史当即便奏道:“左传言: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这就是说如果国家政治、社会出了大问题,君主要勇于承担责任,并要向国人道歉,以此来获得国人的谅解。这也就是尚书里说的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意思。因此臣以为,下诏罪己,能安天下民心,解万民之怨。”

    见嘉靖帝不说话,这位御史不由得更加振奋,只以为自己的话被皇上听了进去,更加慷慨激昂,从成汤一直说到汉武道:“……汉武帝一生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到了晚年时,整个国家的经济基本被消耗殆尽。其所作所为与秦始皇无异,但因为下了一份罪己诏,最终还是平了民怨,收获了民心……”

    嘉靖帝还是没有说话,只不过嘴角却冷冷地抿了起来。

    熟悉这一表情的近臣们不由得眼皮一跳,知道皇帝心中一定是大大的生气了,而严嵩徐阶他们,更是清楚地知道,其实从嘉靖帝一开始问出“罪己诏”之时,话从口出的那一刻,很可能他就后悔了。

    说白了,罪己诏这玩意,有几个是皇帝真心诚意要坦白自己的过失,承认自己的错误的?那还不是被逼无奈,因为罪己诏上是要清清楚楚说明自己“失德”的原因的朕下罪己诏,朕失德,然后罪名就来了,朕干过哪些失德的事儿呢?

    不上早朝,不亲郊庙,任用奸邪,薄于臣下,乱派祥瑞,不立东宫……嘉靖帝其实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清清楚楚的。他也知道,自从他进入深宫修玄的那一刻,天下的臣民百姓就没有不在背后偷偷议论他的。

    他好不容易用廷杖打得言官们闭住了嘴巴,不敢再明目张胆地非议他,难道这地震之后,一道罪己之诏,就让之前辛辛苦苦维持的一切都破灭?

    眼看嘉靖帝似乎就要降下雷霆之怒,众臣无不瑟瑟发抖,看向严嵩,因为首辅大人就是平息皇上怒火的最佳法宝,然而这一次严嵩闭目不言,仿若不闻。

    反而是李默站了出来,道:“罪己之诏,何能轻出!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君王一人身上,让君王在天下人面前引咎自责,损害君王的权威和颜面,却于事无补!”

    他的话让嘉靖帝心中激荡,因为他说中了嘉靖帝的心思。

    所谓的罪己诏,是什么人所拟?不是皇帝,而是大臣,也就是说,罪己诏其实是让大臣历数皇帝的罪过,然后公之于众。然而看诏书的人是谁?是天下的百姓吗,并不是,天下的庶民有多少是读书识字的,又有多少能读得懂那文绉绉的诏书?就算是一字一句解释了,他们也不关心皇帝犯了什么错,他们只是想看到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发生改变罢了。

    那么这诏书就算是臣子所写,臣子所看,让臣子们轻而易举地撼动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因为皇帝要承认自己不受上天眷顾,头上的神性光环也要因而失色。

    李默这番话让嘉靖帝顿时阴转晴,而李默和徐阶心中却暗自惊讶。因为若是以前的李默,他是断然不会替君王遮掩的,像他这样耿介的人,今日却能说出一番类似“谀君”的话,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

    而就算他替皇帝说话,以他的性子,在言辞上也很容易出现错误,比如他可能说“水旱地震,都是天灾,本与朝政无干,只是自董仲舒那一套天人感应之后,才让人觉得是帝王不修德政而引发的罪过”

    李默会直接否认那一套天人感应之说,这本就是他不屑一顾的,然而嘉靖帝天天修玄,不就是为了和天帝对话吗,那就算是惹到了嘉靖帝。

    没想到李默却没有这么说。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其实很简单,因为八月份的时候严嵩终于找到了李默一个过失,然后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