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看盗版去(第7/10页)明朝当官那些年

方设法要叫娘娘尝一口。宫中什么没有,难道缺殿下的一口吃的,只不过是表达对娘娘的孝敬罢了。也请殿下如此孝敬陛下,陛下虽有天下供养,但也希望得到殿下的孝顺。”

    又说到对兄弟姐妹的友爱:“……殿下对景王、对宁安公主、嘉善公主要尽到手足之情,景王不论如何张狂不驯,欺侮谩骂,殿下都不要跟他计较,反而要更慈惠地对待他。有这么一个不尊敬兄长的弟弟,才更显出殿下的至诚来。”

    裕王看向高拱,高拱点头道:“瞽瞍对舜越是不好,舜孝顺的名声反而越发传遍天下,是这个道理。”

    “臣听闻永乐年间,皇太子为公主送嫁,”陈惇道:“如今宁安公主出嫁在即,殿下可以上疏,请求送公主入府,我想陛下会很高兴的。而宫中的贵妃娘娘只有公主一个孩子,为了公主,也要在陛下面前称赞殿下的友爱。”

    “宫中黄锦、李芳,都是侍奉御前的老人,为人忠直,又说得上话,”陈惇道:“殿下逢年过节,送些礼物,赏些脸面,只说让他们替自己多多孝敬皇上,谁还不感恩戴德……”

    “最后,殿下不仅要勤学正身,眼光格局更要放远,”陈惇道:“陛下没有说让殿下参与朝政,可殿下不能一点消息都不知道,万一陛下忽然问起来,殿下一问三不知,岂不是让陛下失望?”

    高拱一听这话,一拍大腿:“梦龙说的是啊!臣虽然是王府侍讲,却有固定的日期进讲,不能时时刻刻提点殿下,殿下想要知道这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又从何得知呢?”

    陈惇就道:“臣为殿下推荐一份新闻报纸,那上面有国家大事、民生政治,应有尽有,是殿下快速了解时事的最佳读物。”

    陈惇推荐的正是朝闻报,这其实就是邸报的集大成者,但邸报这东西,除了高拱,连另一个侍讲学士陈以勤都不敢私自给裕王看,若是裕王看了,被小人知道传到嘉靖帝耳朵里,恐怕就会生出事端。

    但朝闻报不同了,这份报纸收录的不是最新新闻,毕竟从京城传出消息到苏州,经过遥远的路途,以及排版印刷,早就过了最热的时候,最主要的是,这报纸在京城售卖,嘉靖帝也是读者。

    高拱在裕王府里一转眼就干了四年了,在这四年里,他讲授经筵的同时,又常常对裕王分析政事,敷陈创切,使裕王深受教益。但高拱充任王府侍讲的时间也有规定,考核满九年就会升任九卿之一,高拱根本放不下这个学生,也害怕他走之后,接任的侍讲不会尽心尽力辅弼,所以才要精心挑选一个接任的人,陈惇就是他的人选。

    他对陈惇的进言很满意,当然裕王也很满意,等陈惇告辞之后,他对高拱道:“师傅你总说此人是社稷臣,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高拱捋了捋胡须,道:“老臣的眼光是不会有错的。臣算了算,还有五年臣按例就要任太常寺卿,届时这侍讲学士的位置,就留给他了。”

    “可按例,翰林学士要三年才能考满,考满还要转六部观政……”裕王道:“下一届的侍讲、编修,应该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庶吉士。”

    “那是常例,可对着这位前无古人的大六首,可就不能用常例来推论了,”高拱笃定道:“陛下有意让他领袖群才,自然要给他不同寻常的恩典。”

    陈惇回到家里,一窝蜂的丫鬟仆人上来,端茶的端茶,倒水的倒水,擦手的擦手,把陈惇吓了一跳,却听陆忠呵呵笑道:“都是夫人吩咐的,说老爷你许久不回来,回来了一定要热情地迎接。”

    陈惇道:“都把我当客人来伺候了,不行不行,这家里我快没有存在感了。”

    那边陆近真听闻他回来,急急忙忙出来,听到他这自嘲,不由得掩嘴一笑:“听说你在内阁就是这样端茶倒水,伺候阁老们的,回家了才要叫你享受享受。”

    陈惇郁闷道:“谁说我端茶倒水的?你夫君我哪里这么低三下四?”

    陆近真但笑不语,却听陆忠一旁道:“老爷你不要辩解了,就拿咱们兴盛昌来说,新来的小伙计哪个不是忙前忙后地伺候老人?”

    陈惇还真是难以辩解,实际上他还真没有被人使唤过,以他六首状元的光环加身,所有人对他都是客客气气笑眯眯地,在这一点上还真没有人对他颐指气使。

    不过享受一下来自夫人的热情迎接,还是叫陈惇很惬意的。

    不过等到陆近真施施然挥退了丫鬟,亲自上来为他更衣的时候,就见她“咦”了一声,疑惑道:“这衣服……怎么没见过?”

    陈惇低头一看自己身上的直裰长袍,道:“这是在裕王府换的,裕王家那个小孩子,尿了我一身。”

    却见陆近真并不是很相信的样子:“仓促之间……就能找到这么合身的衣服?我可不信。”

    陈惇无奈道:“那你觉得是哪儿来的?”

    “我看是你在外头有了一个相好的,”陆近真煞有介事道:“偷偷摸摸地幽会,胡闹的时候,穿错了衣服!”

    陈惇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道:“真娘呐,你可真是什么都敢想。”说着拍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