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鹣鲽情深(第2/3页)永世帝唐
牙瞪眼的样子,就差把殷清风拽过来狠狠的咬上一口了。
殷清风想送李世民一个白眼儿。
他还没感慨完耙耳朵和长孙氏的鹣鲽情深,耙耳朵就直接来问罪。看耙耳朵这样子,若是他回答的令耙耳朵不满意,少不得要在爱人面前表现一番了。
他把经过说了一遍。
“咦你小子这是什么心思?”
李世民指着殷清风,“你小子心里怎么这么多的歪心思?还烧东宫、女干n公主、杀世子、抢奇珍,你还想做什么?”
对于李世民的倒打一耙,殷清风也不恼,他两手一摊,“是叔叔许诺了非谋逆不得问罪呀。侄儿刚才说那些,都不算是谋逆吧。”
“你!”李世民反倒有些羞恼,“那你也不能胡来啊”
“所以侄儿才想着从叔叔手里为后人讨要一枚“犯常刑减半”的铁劵,而不要那个“不问责”的。”
李世民这才明白“犯常刑减半”的由来。
他仔细一想,这个法子还真不错。
大唐立国后,阿耶就大封功臣,当时一共有十七人成为“太原元谋功臣”。
这些功臣大体上分了两个等级,其中他、裴寂和刘文静获得恕二死的特权其余十四人获得恕一死的特权。
但刘文静还是死了,他想救也救不下来。
可见这丹书铁劵也不能真的能免死。
以后把那些铁劵换成“犯常刑减半”倒也不错。
“那你也不能气你婶婶啊”李世民有些色厉内荏的说道。
反正他是不会承认冤枉了殷清风的。
没等殷清风解释,就听那边长孙氏说道:“二郎,好好说话,不要吓到清风。”
李世民走到长孙氏床前,送上大大的笑脸,“观音婢请安心休息,我这就带着他去书房,不会吵着你了。”
“去吧,有话好好说。”长孙氏犹不放心的叮嘱着。
到了书房,李世民才说道:“我本想着,等我登基了再赏赐这些年跟随我的那些文武。是你婶婶担心你出外游学时,有人对你的家人不利,才央求着我在元日时赐给你阿耶和你一枚铁劵的。
既然你认为非谋逆不得问罪不妥当,也就依你。”
殷清风嘻嘻一笑,“平心而论,侄儿倒巴不得能有这样一枚铁劵护身。可侄儿怕其他文武嫉妒侄儿,等侄儿死后反倒为后人招致灾祸。”
见殷清风给他一个台阶,李世民语气有些缓和,“就知道你有歪心思。”
他话锋一转,露出莫名的笑容,“听说有人向你自荐枕席了?怎么样,心里美得很吧,也消受得很吧。”
卧了个槽,李晋安不靠谱啊
殷清风讪讪的说道:“也就那么回事儿吧。”
李世民懒散的将自己丢在椅子里,“你晋安叔叔是担心你。昨日你走得急,他没来得及叮咛你。他的意思,一是让我不要责怪你,二也是怕你中了他人的全套,更是担心你的身体。
以前我在晋阳的时候,没少有人这样献上自己妻女的,有很多次,我和你晋安叔叔还一起呢。
可惜啊他竟然甘愿去势而守着我”
他眼睛一瞪,“以你现在的权势,这样的事情以后是少不了的。你玩归玩,可不要让那些女娘有了身孕。他们就巴不得你能让他们的妻女怀有身孕呢。到那时,就有的你乱的了。”
殷清风有些吃惊的看着李世民:这也行?小爷又土包子了?还玩儿两人夹击的游戏?城会玩儿!不对,是古会玩儿!
“看什么看?大惊小怪的。”
李世民心中有些得意,能让殷清风吃瘪可是很难得的。
好怀念那段日子啊现在就是想,也得偷偷摸摸的不能露出半点信息出去的。
“行了,没什么事儿你就回去吧,我争取在上元节前去山庄。”
殷清风也想早点儿走,但他想了想,还是说道:“经婶婶说起铁劵的事,侄儿有个小小的谏议。”
李世民眼睛一亮,“你说。”
渐近登基,他就越重视殷清风的谏言。每当回想那些谏言,他都有一种茅塞顿开的领悟,都有一种庆幸万分的感受。
相比其他文武的谏言,殷清风的话才是真正的治国方略。
殷清风说道:“高祖刘邦设立丹书铁券和后来出现的“上柱国”勋位一样,都是对功勋之臣的一种表彰。
北魏孝文帝将铁券演变成免死牌,恐怕是有些乱用先贤典籍了。
我们都知道,孝文帝为了能彻底成为中原之主,实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如: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等等。
至于这免死的铁券,侄儿以为他是错误的解读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
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成书的礼记。
自秦汉以来,世人对这句话的解释都是“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