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我是人尽皆知的贫困户,自卑又无助(第1/2页)30岁单身的我37岁就走的你
我从初一就被评为了班级里面的贫困户,每年好像有一两千的补助,虽然我拒绝了很多次,但是老师却一定要给我。
一天,老师用很大的声音宣布了贫困生的人选,结合大家的报名,学校再进行二次筛选,确定最终的名额。不出所料,老师公布的人选当中有我,但是我却不知好歹的一点都不想要。
晚上回家跟妈妈商量,我不知道妈妈什么意见,但是又不敢说的很明白,“妈妈,学校要给贫困生发补助,让我们自己报名,但是我不想要这笔钱,我想给更困难的人,一定有比咱们困难的,对不对?”
妈妈很明白我的心思,她知道我是不想要这笔钱,不是要给比我们困难的同学(虽然确实也不多),而是因为我不想被同学瞧不起,“好,妈妈同意,不想要就不要,妈妈也有工资,咱们也够花了。”
“妈妈,咱们一个月要花多少钱?”
“咱俩花不了多少钱,就是要还你爸看病欠的钱,所以多攒一点。”
“那妈妈,咱们要不还是要这个补助吧,给你减轻点负担。”
“不用,你高兴就行,不想要咱就不要。”
第二天到了学校,我还是很纠结,要,可以给妈妈减轻负担,不要,我就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了,不会因为拿了学校的钱抬不起头。
可是最后,我决定不要,跟老师说的时候,老师没有同意。“小夕,你家里困难,大家都知道,不用有什么顾虑。”
“老师,一定有比我困难的人,把钱给他们吧,他们更需要。”
“没有比你困难的了,你的情况我都清楚,就给你吧。”
“老师,我不想要,先考虑别人吧。”
“你再想想,老师给你保留资格。”
老师的态度很坚决,可是我也决定了。不想,过两天老师又来找我,“小夕,你还是要吧,咱们班的情况看下来只有你了,你也不要推辞,给你你就拿着。”
“老师,我真的不要,给别人吧。”
“你再这样,我叫你妈妈过来了,我问问你妈妈,到底什么情况,为什么不要。你要懂事呀,这点钱也可以给你妈妈减轻点负担是不是。”
“是,我知道了。”
最后还是我妥协,拿到了这笔补助。我感谢老师对我的帮助,但是“贫困生”这个帽子,我要不起。
整个初中时代,我都被笼罩在贫困的阴影下。我抬不起头;我不敢逛文具店;我捐钱一定要捐十块以上(一般都是一块、两块);我不配问同学漂亮的本子哪里买的;我不能用好看的水杯,只能用饮料瓶装水;我不敢买好看的毕业纪念册,只能挑一个不喜欢的最便宜的。我不能把所有的青春期的问题和纠结都归结于“贫困生”的帽子,但是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两千和朋友,我要朋友。
最难过的一次是什么时候呢,大概就是我给乞丐捐了一毛钱的零钱,却被老师当作典型:“小夕捐的一毛钱,胜过你们捐的一百块钱,都跟小夕学学,自己家里困难,但是不忘了帮助别人,这是什么精神。”
这个事情后来被其他科目的老师知道了,也当作典范在班里表扬,“小夕这样的孩子都能给别人捐钱,你们好意思吗?要我说,咱们就应该给小夕捐钱,这样好的孩子人人都应该帮助。我就愿意带头给小夕捐钱,你们都好好学学吧。”
其实,那天同学们步行到校外的广场开会,回来的路上大家正在列队行进,我刚好手里有一毛钱,刚好看见一个乞丐,刚好从旁边经过就顺手放进乞丐的碗里去了,一切都是刚好。也只是刚好,没有什么深远的发心,也没有了不起的举措,只是刚好,顺便,就这样了。我没有想让任何人知道,更不想被当作典型,但是就这样,我跟同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被老师这样一通表扬之后,我更是不知道怎么做自己,经过每条道路、见到每个乞丐都在纠结,
“我要不要给?”
“为什么不给?老师都把我树立为典型了,我怎么可以不给。”
“这么多乞丐,我给哪一个?我的钱也不够,给谁不给谁呢?”
“要不我装作没看见吧?但是这么明显就坐在路边,我看不见是不是太假?”
“同学看过来了,他看到我从乞丐旁边经过了,要是不给,他会不会跟老师举报,说我没有捐钱,那我还配做典型吗?”
“要不,看我的乞丐给,不看我的不给?但是这并不是他们需要钱的程度的体现呀,这样太不公平?”
“我要不要挨个问问,谁更贫困就给谁?”
苍天啊,大地啊,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表扬我,如果知道是这样,我宁愿回到那天,把钱要回来,当作一切都没有发生。
一件平凡的小事,我再也没有办法平凡的看待了。
我的贫困,能和所有事情扯上关系,它是我的保护伞,也是我的绊脚石。
我学习不好,老师给我找借口:“小夕,你家里实在困难,这些都能理解,你妈妈一个人抚养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