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年轻人的身世(第1/2页)神州案
“是什么样的大火,能够是这百十口人,仅有这个年轻人一人逃出呢?”刀问道。rg\n\n\n\n“施主你错了!”老方丈道:“不是仅有他一人逃出,而是根就没人在这场大火之中生还。那个状若呆傻的男子,因为当日并未在家中,这才得以逃过一劫。而当日遇难之人,却是未有一人逃出。阿弥陀佛!”再次提起这桩太原府的惨剧,老和尚不免再一次口喧佛号,就如同是超度那些遇难的亡魂一般。\n\n\n\n“这就奇怪了!”刀口中道。\n\n\n\n就像刀心中所想的那般,能够有百十口人的,必然是太原府的富贵人家,其中有大量的家仆、院工伺候着。而既然对方有如此的家业,却又怎么会在刚刚“走水”时而没人发现,到最后酿成如此的惨剧呢?况且退一步,即便当时火势大做,而以人力无法扑灭的话,也大可以选择先行撤离,万没有一家大、百十余口尽皆葬身火海的道理。\n\n\n\n想到这,刀再一次开口向着老和尚问道:“大师,出了这么大的事,官府难道就不曾出面吗?”\n\n\n\n“官府当然要管啊!”老和尚道:“可官府一时间也无法将火势扑灭,只能是在那处宅院烧做了一片白地之后,寻找死者的尸骨,彻查起火的原因。而也就是在这时,方才那名男子才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眼见得家里出了如此大的变故之后,他立时便栽倒在了当场,是众人极力的抢救,才使他转醒了过来。不过自那以后,他便整日都是这幅疯癫的样子,终日里都会到这双塔寺中,朝着佛像哭诉。”\n\n\n\n从老和尚的口中,刀知道了过往所发生的一切。与之照比起来,刀算是及其幸运的。他虽不知自己的身世如何,却也不会因为任何人而饱受如此大的折磨。要知道,活着的人,永远要比死去的人承受更大的痛苦!\n\n\n\n“那官府呢?官府对这此做出了什么样的解释?”刀接着问道。而这位老和尚,也对刀所问的一切都是知无不言。\n\n\n\n“还能做什么解释?无非就是,院中用火不当,才引起了这场大火!”老和尚道。虽然,刀已经猜到了这个结果,但从老和尚的口中出来,刀还是不免在心底暗骂了一句“废物”!\n\n\n\n恰巧,老和尚的心中也是如此的想法。“官府的差人,都是一帮无用之人!很明显的一桩纵火案,竟然被他们三言两语的便带了过去。若非如此,那个年轻人恐怕也不会疯癫到如此的程度!”身为出家之人,言语之中没有太多的顾忌,所以才敢于当众批判官府的作为。\n\n\n\n照比起来,刀话则是更加的肆无忌惮。“是啊!即便是在夜间用火不慎,也不会造成如此之大的惨剧啊!看起来,官府根就是在敷衍了事!”\n\n\n\n“哼!夜间?呵呵!”老和尚的口中发出阵阵的轻笑。而这笑容中所包含的,绝不是愉悦,而只有满满的苦涩。\n\n\n\n正当刀不解其意的时候,老和尚再一次开口道:“哪里是什么夜间?当日起火的时候,分明就是在午时!”老和尚再一次语出惊人。\n\n\n\n“午时?”起来,若是夜间用火不慎,倒还有那么一两分的道理。可若是大白天的发生这一切,恐怕无论如何多久都解释不过去了。\n\n\n\n“对此,官府自然又是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老和尚就像是猜透了刀心中所想一般,开口为其解释道:“官府的差人在对烧焦的尸骨进行了一番检查之后,认为是院中的人正在午睡,而未发现失火,才会被尽数烧死在房中。”\n\n\n\n“呵呵!”对于这个解释,刀除了无奈一笑之外,根就没法子做出任何其他的任何反应。“多些大师相告!”刀道。这句话,无异于是两人之间谈话的结束语。而这位老和尚也是颇为识趣的与刀上手合十行礼,而后便退出了大殿。\n\n\n\n殿中再次安静下来,可却依旧不曾有其他的香客进入其中。或许,这是佛祖为了让刀有足够的空间思考吧!\n\n\n\n\n\n\n\n“陈玉,又上庙啦?”\n\n\n\n“是啊、是啊。”年轻人回答道。这几年,周围的邻居始终都是对他这般的友好,才会令其在家破人亡之后,能够感受到有限的一丝丝温暖。而男子回应的方式,也就仅仅“是啊”两字。似乎,在经历了如此大的变故之后,他已不知该如何的与人沟通。再或者,他真正的心里话都给佛祖听了吧!\n\n\n\n年轻的男子叫陈玉,一个略显儒雅的名字。当初,他的父母都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念书人。所以,在陈玉年幼时便将其送到了太原府颇为有名的教书先生那里,终日秉读诗书。这样的日子,一只持续到五年头上。倒不是在五年之后家人不让其读书了,而是陈玉厌倦了终日读书,而离开了家、离开了太原府!\n\n\n\n此举,可是将家里人吓的不轻。在知道了消息后,便派遣家丁在太原府周围四处的寻找,并且还到衙门之中报了案。可这一找,便又是整整找了三年!\n\n\n\n就当家中快要放弃寻找时,陈玉却又意外的自己走了回来。而至于他这些年在外究竟是如何的生活,他却是只字未提。而且,这三年也使得陈玉的性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那倔强、孤僻的性格,变得更为圆滑。周围的亲友们因此都:“陈玉才十几岁的孩子,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