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重逢(1)(大修,八千字)(第3/6页)三十而不弃
个装着一捆青菜和两颗土豆的袋子递给了陆原野。
这位奶奶是一名江大的退休教师,姓周,算是看着原野长大的,这几年又有时常同进同出,一起赶集买菜的情谊,一老一少,早就成了忘年交了。
这几天原野因为要早起晒书,没能跟她一起,她就每天都用各种借口把新鲜的蔬菜塞给原野——买多了,是今天的借口。
原野无奈,心知绝对拒绝不了,也没费那个劲,大大方方地接下了,道了声谢,并礼貌地请周老师进门。
周老师却说:“我就不进去了,我就是过来问问你,你家那一柜子受潮的书,晒了这几天了,都干了吗?
陆原野没再强求,自己出门一步,点点头道:“差不多了。”
周老师提醒道:“听说过两天又有雨,夏天雨前,地板上也容易走潮,而且你家楼层也不高。要我说,这书如果晒得差不多了,还是尽早收起来得好。”
原野感激道:“嗯,谢谢您,等新书柜一来,我就把书收起来。”
周老师点了点道:“也是,你这书柜也霉了,新书柜不来,你也没法收书。新书柜什么时候能到?”
原野如实地回答道:“说的是明天能到,就不知道准不准时。”
周老师拍了拍赶集用的拖车扶手,道:“行吧,那我先上去了,你忙你的去。”便转身,抬着拖车,一步一步爬上了楼。
陆原野知道周老师是个倔强的老太太,不喜欢别人把她当成手无缚鸡之力的虚弱老人,所以也不上前帮忙,只是站在门口默默目送她离开,直到她的背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处。
回屋后,陆原野把蔬菜放到冰箱里,重新套上了之前的那件防尘罩衣,又戴上了一顶深蓝色无纺布小圆帽和同色口罩,把自己全副武装了起来。
她这是要开始今天的第二项工作了,刮墙壁。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几乎整面墙壁都被霉菌侵蚀了。
因着江大是傍山而建的缘故,校道多是又长又陡的坡路,东区正好在坡底,其地势之低,是整个校区之最。
为了防止雨季的积水倒灌进门,东区公寓楼都建在一两米的高台上。
即使是这样,也还是挡不住潮气的入侵。
好在霉菌并没有深入墙壁内里,把表面的一层墙灰挂掉就可以了。
陆原野对这种单调的重复性工作,一向是耐心又细致。她一点儿都不着急,拿着砂纸,坐在一个小矮凳上,从墙面的最底部开始,慢慢地,细细地打磨着。
至于最高处的霉菌,她准备等赵鑫来了再说。
如果赵鑫不说要来,她也可以在书梯的最高一阶上加一个小凳子,站在凳子上勉强够到最上面——这样做有点风险,如果小心点,也是可行的。
不过,既然赵鑫非要来,也正好。
正好,他能帮她解决一个难题。正好,也能让他们两人都有点事情做,不用去咖啡馆或者餐馆相对无言,那只会让她更不自在。
前几天,赵鑫发来消息:“原野,我过两天要去江城出差,能不能见一面?”
起初,陆原野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她的失眠症才刚好没几天,不想跟过去的任何人和事再有联系。
没想到赵鑫非常坚持,又发来了语音:“原野,可能你并不会在意我,但对我来说,这么多年来,总感觉要亲眼看看你,有些执念才能放下,才能真正地往前走。而且,只是见一面,我就回京城了,不会打扰你太多。”
听了这番话,拒绝的字眼再也打不出来了,陆原野权衡了一下,把自己家的地址发给了他。
赵鑫说的出差,就是去东阳幼儿园交付他们开发的教学软件,除了负责安装之外,他还要负责培训幼儿园的老师们,让他们学会使用。
此时,他正站在幼儿园一间多媒体教室的讲台上,逻辑清晰,语速适中地为台下的幼师们上课。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这款软件的第四个功能,绘画辅助功能。”
他从讲桌上拿起了一个大约十寸的塑料白板,继续说道:“我手上拿的是一个电子画板,只要打开它背后的开关,这个白板左边就会出现一个操作界面。通过这个操作界面,我们可以将画板连接到主机。这样,学生们在在画板上的一切操作,老师都能在主机上看的清清楚楚。”
赵鑫边说,边在画板上操作了两下,接着,又拿出了一只铅笔状的触屏笔,在画板随意画了两下,他身后的投影仪上,立刻就出现了他所画的东西。
赵鑫指了指他身后的屏幕,说道:“大家看,就是这样,底下的学生在画什么,画成了什么样子,讲台上的老师都能一目了然。这样,老师们很轻易就能知道底下的哪个学生更需要哪些方面的指导。”
台下的老师们看了,都惊讶地“哇”了一声,开始小声地和旁边的同事交流自己心中的不可思议之感。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反正我在上绘画课的时候,经常会一对一地指导了一圈,时间过了一大半才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