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前出塞九首(第3/4页)世子殿下你坑我


    虽然不知道到底本事多大,不过能跟李白尿到一个壶里,谭正也夸他,那自然差不了。

    只见杜甫个小胖子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声音平缓道: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士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欲轻断肠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乎数百群。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丈夫志四方,安可辞固穷。”

    杜甫一口气四百余字,何止技惊四方?这首诗写的可谓闻着落泪,秦桧也好,周祭酒也罢,满场除了杨凌霄几人,几乎没有脸上不挂着晶莹的。

    这并不是杨凌霄等人没有感触,反而最有感触的就是他跟于大熊,薛青是听不懂,可是依旧感觉心里有点沉沉的。

    只不过上过战场的人,见过了前日还一起搭营造火的兄弟第二天便成了一具尸体,内心早就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这种内容动摇。

    可是在场的其他人不一样啊,这一首诗,写出了一位活生生的老兵,仿佛这个人就在眼前一般。

    “杜大人!大才!”秦桧起身郑重行礼道,满场尽数跟着起身。

    “不敢当不敢当!”杜甫原本也进了情绪,这一下可是吓到了,赶紧满场作揖,然后朝着秦桧行礼:“秦老折煞我了。”

    “同朝为官,自是平辈论交。”这一句便是秦桧给予杜甫最大的尊重,自此大秦满朝文武再也不会有人把杜甫当小孩看了。

    “只是不知杜大人小小年纪,如何有这般感悟?”秦桧还是不免抛出疑问。

    杜甫回礼道:“早先在襄阳老家,庄子上有位老兵,杜甫从小便缠着他想听戎马生涯的故事,只是那时年幼听不懂,直到现在,才知道那老先生讲于我的跌宕起伏中,被遮盖的他的一生。”

    杜甫为诗会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今日之后杜甫之名也将瞬间传遍整个大秦,虽然风格远没有李白来的潇洒不羁,但是杜甫的诗同样深入人心。

    原以为诗会结束就可以回家的杨凌霄,本来还在懊恼没有看上几眼姑娘们,实在是群芳争艳看花了眼,又不敢细看,这会儿真正是后悔都来不及。

    没成想诗会完了并没有什么人离去,怎么可能这就走了?说好的相亲大会难道就真成了诗会了?这会儿才是正题呢。

    刚才虽然也有几名女子作诗一展才学,可是姑娘家家大多数还是抹不开面子的,这会儿趁着游园,大家私下才好有一番表现。

    杨凌霄都懵了,他这辈子也没收过这么多书信啊,看着手上花花绿绿的信封,各式各样的精美样式,原本杨凌霄以为这信封都是一个样子的。

    看看手上这封缝着粉红色秀边的,这手得巧成什么样才做的出来?还有这个味道,这一堆信怎么也顶的上一个香炉的味了。

    于大熊憨笑着看向杨凌霄,手上可怜巴巴的拿着四五封,也似乎不羡慕杨凌霄手上那厚厚一摞,反倒知足的狠。

    就连薛青都有,薛青好挠着后脑勺问杨凌霄这是啥呢,杨凌霄随口说:“你回去全拿给赵三才,让他帮你寄到句高丽给李研秀去。”

    他倒不是不知道这憨子可能真就照办了,只是他觉得上次李白那什么生米煮成熟饭的馊主意都能歪打正着,那自己这不也是为了薛青好嘛?省得那娘们以为咱兄弟没人喜欢呢。

    再看若兰跟池鲤红,俩人看着那一摞情书,表情可都不太好。这会儿俩人已经划成统一阵线了,明显一致对外。

    杨凌霄把手上的信往二人面前递了递,俩人同时把头一扬,那样子就像在说:我才不要。

    “我来我来!”晓晓这丫头兴高采烈的就接了过去,那模样恨不得马上打开看看。

    瞅着这俩娘们的样子,杨凌新心道今夜让她们帮着找媳妇估计是不可能了,不过能把俩人的关系拉近了,就算是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