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 适当学习(第2/3页)无枝可依
在孩子出生之前,沈艾心里只盼着自己能生个健康宝宝,性别不重要,孩子是否能变成出色的人,能否给自己增光添彩,也不值得在乎。那时,她只盼着孩子能健健康康长大,过得平安喜乐,就觉得足够了。
当孩子出生之后,刚开始时,她的心愿也没变过。
那时,有不少的机构宣扬早教,周边也有人早早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或是学习各种才艺。
沈艾觉得孩子还太小,不到学这些的时候,也就能静下心来,让孩子成天玩耍,亲近大自然。
等孩子满三岁上了幼儿园,沈艾刚生下二胎,整天疲于奔命,也没什么心思想这些。
幼儿园并没有教什么系统知识,时不时的,会教孩子念诗读故事。沈艾闲暇时,也会带着孩子看画本,但正如陈鑫荣所说,并不是每天看,一个星期能抽出一两个小时吧。
二宝长到一岁,沈艾终于清闲很多,也就有时间思考大宝的教育问题。
询问过周边很多家长,有的幼儿园小班就开始接触各种知识,老师教的十分带劲。
有的孩子,跟陈曦露上同一幼儿园,班上没学什么知识,家长就在家里自己带着学,或是给孩子报小小主持人、数学、语文等各种培训班,也上舞蹈课或是画画班。反正,凡是满了四岁的孩子,周末就没有谁闲着,不是去上培训班,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问了十来个孩子,十有八九是这种情况。
这样的回答,让沈艾不由自主焦虑起来。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拼命学,自己家却一直放养,没逼孩子学习上进,也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这合适吗?
虽然大力提倡快乐教育,很多教育专家也一直在呼吁,在孩子六岁之前不该进行系统的学习,幼儿园不允许教授小学的学习内容,培训班什么的根本不必上,该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这方面的观点很多,之前沈艾是深信不疑的,在她看来,孩子长大之后,学习的时候很长很长,从小学到大学,正常情况下要念十六年,多么漫长,孩子的童年却很短。
明知前路艰辛,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应该苦苦相逼。
可现在,家家孩子都在学,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一般,拼命往孩子脑子里塞东西。小县城如此,大地方的父母将学习看得更重。大城市,培训班的学生是最多的,父母花钱如流水,一心一意只想为孩子铺路。
据陈妍说的确如此,徐曦月小时候,她也是严格要求,带着上了不少培训班,不然,根本不可能凭空冒出当主持人的能力。
身边的父母都忙碌着、焦虑着,置身其中,沈艾岂能毫不动摇?忙碌起来倒还好,没时间想这些。等闲下来,沈艾常常会反复拷问,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毫无疑问,自己是爱孩子的,但自己根本就没有当个父母,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孩子最好。
快乐的童年当然重要,但当父母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孩子,挖掘她身上的潜力。
说起来,沈艾一直认为,陈曦露是自己的宝贝,能力不会比别的孩子差。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当了父母的人,就是会有这种盲目的自信,总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最棒,身上有特别的地方,不是普通人。
哪怕自己不出众,但孩子一定是最好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沈艾一直是这么想的,一直觉得自己的两个孩子很好,比其他的孩子优秀。
可光这么盲目自信下去也不是办法,人都说笨鸟先飞,别人家的孩子就算不如自家的,天赋略差,但人家一心向学,全家跟打了鸡血一般向前冲,自己家的孩子一天到晚傻乐,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孩子的天赋要靠挖掘,不可能摆在眼前让大人看。琴棋书画这些方面,根本不知道她擅长什么,也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
要是不逼孩子一把,怎么知道她是否有天赋?不给孩子提供机关,怎能指望她有所成就?
想想以前,父母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的投入。拿沈艾而言,幼儿园根本没上过,等进了小学,一切都是自己摸索,父母压根儿就没操过心。
至于弟弟沈耀宗,父母一直当成宝一般,但在学习上,两人也没有花太多心思,只是对他千依百顺,等他上初中了,想方设法搬到城里,给他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这么算起来,新一代的父母,比之前的父母更焦虑,也更重视教育。
不过这也难怪,新生父母更知道教育的好处,明白不受教育的坏处。他们中有很多人,因为教育上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心一意盼着下一代也能向上学好,能有一技之长,留在城市好好生活。
于他们而言,孩子的教育要从童年抓起,快乐当然也重要,但学知识更重要。
人人都在往前跑,仿佛错过了一时,就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大氛围下,焦虑情绪蔓延,没有人能幸免。
自己口口声声说对孩子好,将她们看成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么,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