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奉天翊运(第3/15页)英雄志

因为怒王如斯昭告了天下众生……“两军对决,攻心为上”!

    十年下来,举凡铁脚过境之处,孽毒四散,怪病播流,奴仆染病了,便下手打主子,罪犯染病了,便动手杀狱卒,连柔弱的妾婢一旦得病,也敢持刀砍了老爷的命根。最后瘟疫散广,怒匪杀多,逼得朝廷下达禁令,严禁百姓提及“怒王”、“跛者”等妖名,否则这场大战永远也打不完……

    “救命啊!”想起秦仲海的恐怖,殿上官差奔跑呼救,好似老虎冲入殿来。朝廷命官失态,便只能瞧正统军的作为了,但听军靴踏响,一名参谋跨步而出,厉声道:“欲破正统朝,先得击垮谁?”

    “正统军!”众将抖擞了精神,仰天大吼。那将官双目环睁,厉声道:“欲败正统军,先得击垮谁!”众将暴吼一声,同刻喊道:“一代真龙!”“诸君!”那参谋凛然道:“只要我正统军总帅坐镇在此,纵使来敌是成吉思汗,吾等何惧之有?”此言掷地有声,登让众将官士气大振,一时大声答诺、要想打垮正统朝,便得击破赐号“顽忠”的正统军,而要让七十万的正统军烟消云散,则得打垮军心头的正旗标竿,“一代真龙”。秦仲海要想让天下大乱,便得闯过这一关。

    众将官追随大都督,早已视死如归,无怨无悔,如此坚定意志,自不怕怒匪的心战。眼见下属们昂然立地,宛如钢铁雄狮,伍定远身为西北扫逆军统帅,自须出面话。他深深舒了口气,吩咐道:“熊俊、焦胜。”

    “属下在!”军靴踏步声大作,两名军官应声而出,抱拳行礼,模样颇见精神。伍定远解下了正统之令,道:“你二人持我令牌,速去勤王军大营借调三千铁骑,每人配发铁盾一面,沿红螺山驻营。”号令一出,熊俊、焦胜快步离去,伍定远又道:“巩志,你即刻去通知皇上的随扈,请他们即刻调出火枪队,严密保护皇上。”

    火枪队团团阵列,怒王纵使要直闯禁地,怕也要给打成蜂窝。大都督既已做出调处,殿内复又寂静。那赵尚书,徐主簿从供桌底下爬了出来,慌道:“爵爷,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你们不是才在襄阳打胜仗了么?”伍定远摇了摇手,道:“别伯,我会处置。”他将凶刀交给了下属,便又蹲到了王一通面前,静静瞧着他。

    面前的老百姓很无助,他只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可正因为他的卑微瘦,所以他的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足以昭显天下亿万百姓的心灵归向。

    身为西北讨逆军的统帅,伍定远比谁都清楚,朝廷怒苍这场十年大战,争得不是西北西南的地盘,胜负也不在三个五个关隘。双方所恃只在一个“理”字,谁的道理“正”,谁便能赢得天下人心,打赢这场十年大战。

    大都督怔怔无语,像是在替老百姓操心。王一通不禁又生出了希望,颤声道:“大……大人,我可以回家吗?”王一通又在异想天开了,那赵尚书满腔火气没处发,一听这歹徒还在嚷着回家,便要开口痛骂,大都督却拦住了,他静默下来,目含怜悯之光,轻声道:“于情,我想放你。”

    王一通一听此言,自是大喜过望,赵街书则是慌不迭地叫苦,两人还不及抢话,大都督却又叹了口气,低声道:“于理……你持刀行抢,国法不容……”王一通如中雷击,悲声道:“国法不容……那……那我不就……”大都督低声道:“对不起,我没法子帮你。”

    听得大都督如此言语,王一通下禁泪如雨下,老赵则是拱手笑道:“都督英明!”

    治国之道,首在公平。面前的王一通模样虽然可怜,可他持刀抢劫,那便不可徇私纵放,倘使大都督自己不守法,来日消息外传,人同此心,宫同此理,国家法政岂不动摇?守法良民岂下怨声载道?

    眼见大都督默然垂首,王自知无幸,只是低头哭着,赵尚书提起中气,暴吼道:“来人!将这子押人大牢,明日一早,开堂定罪!”眼见官差嘿嘿冷笑而来,大都督猛地举起铁手,咬牙道:“等等、再等等,再让我想想。”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伍定远捕头出身,熟知律法,自也知王一通押入刑部的下场。

    聚众上山,死;挟暴动财,死。王一通持刀行抢,犯的是重罪,一旦进了公堂受审,轻则流配边疆,一世为奴,重则拖出狗头铡,当庭开钢处斩。“治乱世、用重典”,旨在防患于未然。此乃朝定下的严刑峻法,伍定远公门数十年,自也深明道理。

    怎么办?现下不必多谈什么治国大法、救民伟业。眼前场面再简单不过了,王一通只要进去牢里,十之八九会死。可他该死么?伍定远眯起眼儿,他望着那痛哭嚎啕的老百姓,一时铁手抚铁面,只在咬牙苦思。

    若要开脱王一通,不难。只消一句话出,学着江充的官场技法,赵尚书定会卖他个面子,其余官差自也会乖乖听话。若不想败坏法政,他还有凌昭的冷酷做榜样,只消将眼皮闭起,对哭声充耳不闻,来日杀死王一通的是三法司,与自己无关。

    怎么办?怎么办?该拿宫职来压呢?还是……还是要置之不理?

    年轻时官职卑微,遇上不平事,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