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奉天翊运(第4/15页)英雄志
管义愤填膺、破口大骂头顶奸臣,可十年过后,头上那个姓江的早已不见了,轮到姓伍的当家作主,方知其间的为难。
公门之中好修行。伍定远先前指挥若定,明快至极,可此时目光却显得茫然,他一会儿望着升斗民,一会儿闭眼踌躇。那王-通自知命运在人家的一念之间,只手擦红眼,不住饮泪。其余官差则是面色铁青?都在等候都督裁判。
“于情,我不想抓你,于理……我又不该放你……这情理之间……情理之间……”
元宵花月夜,静谧无声的佛殿里,但见铁手拿起放落,放落拿起,饶那“天山传人”贵为真龙之体,这幅肩担却也似万斤之重,委实难以承担。
“爵爷大人啊……”也不知过了多久,赵尚书率先苦笑:“照您这般磨下去,到明年元宵也没个了结啊……”
伍定远怔怔愕然。他将铁手举起,掩上了额头,却也遮住了目光。
“来人啊!”大都督弃守,老赵随即开工:“将此人押回刑部!明日开室定罪!”
“不要!下要!”凄厉哭喊中,大批宫差涌了过来,立时抓住了王一通,听他尖叫道:“饶了我!饶了我!我不能死啊!我的孩子还啊!啊呀呀!饶命呀!”王给拖了走,口中却在高声悲号,伍定远听的“孩子”二字,忽地双肩一震,喘道:“慢……”大都督再次开口,想来又要变卦了。赵尚书苦笑道:“侯爷!您算了吧!这可是赵某刑部的案子,不关您的事儿啊!”大都督不理不睬,他行到王一通面前,咬牙忍泪:“我……我还没问你,你好好一个良民,为何要下手行抢?”
“三两银!”王一通听得此言,登时放声大哭。他双膝跪地,抱住了大都督的腿,凄厉悲叫:“三两银!我只求三两银!可整个北京就是没人理我啊!呜呜!呜呜!”
大都督眼眶泛红,他望着王一通,低声下令:“来人!取我正统军的粮票来:”人群分开,掌粮官缓缓行出,他从怀里取出一叠粮票,交到上司的铁手里。
“五军大都督府通令各州县街所,票抵白米一石,见票兑粮,伪造者斩。”
这些票券出自五军都督府,通行于正统军营寨之中,只消找处卫所,随时能依价换米。大都督取过粮票,如数塞入民掌中,轻声道:“待你家探监之日,记得将票子转给他们。”
王一通慌忙来数,待见手中粮票竟多达三十张,不由惊呼出声。当时白米昂贵,一石米折银三两二钱,这整整三十张票子赐来,等同百两白银到手。
赚了,王一通手捧恩赐,心里很高兴,此番放手博命,总算替家人挣回了大钱,一家四门节衣缩食,足抵几年开支了、他呵呵笑着,正想向好心的大都督道谢,可莫名之间,两行泪水却下听使唤,已然滚落面颊。
心里很明白,拿到了钱,也是该死的时候了。自今而后,妻子没了丈夫,儿女失了爹爹,白发老娘更要为儿子送终。王一通怎么也道不出那个“谢”字,他只能亲吻着粮票,泪水扑飕飕落下,弄湿了票子上的精致印花。
“带走!”场面悲戚,大批军官涌了上来,将王一通拖走了,临别之际,老百姓用力回过头来,大声尖叫:“大人!谢谢!我代一家老谢谢您!您是天下最好、最好的大好人!”
还是了那两个字,谢谢。一通终究是个老实人。大都督不愿去看他的容情,只将脸面转向照壁,无言无语。哭声渐渐隐去,歹徒总算给押走了,众官松了口气,正要话,却听殿内传来一声呜噎,依稀是伍都督所发,众官纷纷去瞧,看那伍爵爷面向照壁,宽厚双肩不住颤抖,那铁手更是紧紧揪住额发,不住拉扯。想来他的额头便是这样秃的。
赵尚书惊道:“爵爷,您……您还好么?”他蹑手蹑脚,缓缓靠到大都督身边,正要去看他的容情,猛听一声悲嘶,都督咬紧牙关,如此悲怆呐喊……
“八十三!”
八十三?莫非还有八十四、八十五?众官满心讶异,面面相观,却不知此言有何奥妙。场面益发不妙,赵街书第一个醒觉过来,忙道:“诸位,下官还有点私事,得先走一步,一会儿祈雨法会再见……”大事不妙,谁敢多看大都督一眼,赵尚书是个聪明人,自要溜之大吉,脚步才动,冷不防一名参谋拉住了他,附耳道:“大人,方才闹出来的事儿,请您务必……”
眼见参谋竖指唇边,做了个噤声手势,赵街书心下一凛,自知怒苍魔头行踪不明,却似在北京出现了,万万张扬不得。忙道:“行、行。赵某一定守口如瓶。”赵尚书走了,众官也一一告辞,偌大的殿上只余都督一人坐着,其余几名参谋陪侍在旁,听他口唇喃喃,依稀又了几个字,却也听不明白。
大都督总是如此,他武功绝,性子沉稳,纵使战地里四面楚歌,他也能冶静以对,带领下属杀出一条血路。可每当他返回京城,踏入“三法司”的辖地之时,他总似打了一场大败仗,半天抬不起头来。众参谋从军已久,自是深知上司的脾气,一时劝也不是,下劝也不是,只能在这儿唉声叹气了。
众所周知,龙手都督麾下有四名参谋,“掌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