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终南捷径(下)(第3/7页)新宋

奈何,只是万难死心。而石则拿出了正在写的几书的草稿,很快就把二人给吸引过去了。

    略略看过之后,王安礼问道:“子明,这些奇技淫巧之,虽然颇得精妙,然于世道人心何用?”苏轼也点头,显见二人有同样的疑惑。

    石笑着背了一段经典:“伏曦造琴瑟,芒作纲,芒氏作罗,女娲作笙簧……”这是《作篇》里面的内容,讲叙的是上古圣贤发明创造的事迹,任何一个历史系学生应当都不陌生——因为这是必修课的内容。

    好不容易背完,石才道:“奇技淫巧,若为无用,则伏曦、女娲、黄帝、舜、禹等古之圣人,为何皆有发明?此非奇技淫巧也,此圣人之事,何得谓之奇技淫巧?今者以为此等事不过人之学,君子鄙之,此所以今之不如古也。”

    虽然觉得石未免有点不通,但是《世》中的确有这一篇,讲古之圣人发明创造的故事,若依石的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二人虽然都是辩才无碍的人,但是对于石的这种观点,倒也一时想不到哪里有什么不妥。

    王安礼温厚的一笑,道:“子明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过也真让人难以驳难。只是把工人之事当成圣人之事,只怕士子们不太服气。且这些东西,甚至不是工人之事,而是杂学。”

    苏轼爽声笑道:“杂学便杂学,古之君子,于经典之外,骑射博物、天文算术之学,无所不通。身兼数家之学的,今日也未必没有。只是如子明这般博学,似乎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又如此年轻,真是所谓生而知之者。”苏轼有这等见解,其实并不奇怪,今人因为偏见,往往以为古代的儒生连算术都不会,其实中国古代,便是到明清八股横行的时代,许多的儒生对于天文地理、算术植物以及占卜算卦,都是颇为精通的,只是他们受“君子不器”的影响,大部分人不愿意以部的精力去钻研这些,只是当成一种业余的修养,这一点上,和石的立意就大有不同了。

    让苏轼如此夸赞石的几书,被后世称为“石学”,也称为“杂学”,这几书分别是《算术初步》、《几何初步》、《地理初步》、《逻辑初步》,这四书加上其后的《物理初步》、《化学初步》、《生物初步》,并称“石学七书”,陆续在熙宁三年的六月份出版。

    这几书的内容可以相当的浅薄,其可贵之处是提出了一些理论要点,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科学技术进行理论性的总结与归纳。当时宋代的技术积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各种技术发明让现代人都瞠目结舌,有些现代人出于傲慢与偏见,以为中国人第一个发明了火药而没有用于战争——但实际上,在宋代的兵器谱上,火药兵器数以千百计!其他种种发明与创造,几乎让人怀疑那是一个现代社会——但是独独缺少的,是科学理论的出现,也可以是中国文明在这方面的天生性缺陷,也可以是历史没有给中国文明这个机会——但是不管怎么样,如果中国文明和现代科学之间隔着一扇门,那些门的钥匙叫“科学理论”,那么此时石无疑是告诉了中国人那扇门的存在,告诉了他们打开门之后所会发现的世界,告诉了他们钥匙制造的关键,接下来的,就是中国人凭自己的聪明,去制造钥匙,推开那扇门了。

    这就是“石学七书”的意义所在。从此中国的科学家们不再部把精神致力于解决一个个的技术问题,而是开始去总结发现科学理论,再以理论来指导技术的创新……这是一条完不同的道路,学习过“石学七书”,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一个普通人来,你只是知道了一些“杂学”,看起来并无用处,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在科学领域达到一定高度的来,无疑是让他们眼前豁然开朗。

    虽然这几书的意义非常凡响,但是对于石来,却是只能苦笑的事情。因为他始终是一个文科生,《算术初步》还好一点,至少有初中一年级的水准;而《几何初步》就实在太简单了,号称为“书”,可书不过一万字,讲了一些简单的公式;《物理初步》还不错,许多理论记得很清楚,至少也有初中水平;可是《化学初步》完就是一理论书,他怎么可能记得住那些分子式?那不是开玩笑?书罗列各种理论与化学现象数十条,提出各种问题近百个,两万多字写完,估计一般人根看不懂;《地理初步》提出地圆,在中国倒并不会导致迫害,实际上汉代对此就有不少假,只是人们不相信,那是那难免的了——估计结果就是被人当成《山海经》第二;《生物初步》没有物种起源——他不想引起太大的麻烦,只是了化石的作用,又了一些人体的构造之类,虽然生物是石学得最好的,但是也是最难写的,是顾虑;《逻辑初步》是一纯粹的哲学书,最好写的一部书。

    “石学七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引进了阿拉伯数字和字母文字,这两者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宋的出版物里,为此石不得不特别写了一个“凡例”,为此做出详细的解释。这个凡例的字数竟比一书还长……虽然用字母文字表达不是没有办法可以替代,但是石毕竟是受现代教育,你让他改成另一种东西来解释一些公式,他来就不太明白的头脑肯定会更糊涂,何况引进一些符号文字,并不是一件坏事。阿拉伯数字和字母文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