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集英殿风波(下)1(第3/3页)新宋

为惧,其无能为也。”

    “未必,契丹可是我大宋第一强敌。”桑充国立即反对。

    石笑道:“现在契丹是魏王执政,君弱臣强,对我大宋实无威胁可言。只是我们大宋现在国库空虚,兵卒不精,也没有进攻契丹的实力。”

    李丁文叹道:“公子所不错,自己国内的事情若不解决好,敌人就算再多的机会给我们,我们也没有能力进攻,契丹的事情,也只能先放一放了。”

    王安石的强力弹压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受石“盲人摸象”比喻的启发,旧党掀起了新一轮的抗争潮。被贬到地方去的旧党,凡是品秩稍高一点,潮水般的把奏章交到了中书省,异口同声都自己那个地方不适合推行青苗法。而朝中的御史与谏官,则推波助澜,要求面废除青苗法。

    派出去监督新法执行情况的四十多个提举官,因为地方官吏不肯积极执行青苗法,就和地方官员互相攻讦,打官司的文书把政事堂都堆满了。现在政事堂实际上两个参知政事主政,冯京乐得看笑话,一声不吭,天天写节略报给皇帝,也不提处置意见,只把王安石累得半死。

    皇帝对这些情况心知肚明,为了表明立场,趁着宰相陈升之长期卧病,他提升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做了真宰相。而不久又以王雱为天章阁侍讲,借着对王家的恩宠,向天下显示他坚持推行新法的决心。

    然而这表面上的决心,和赵顼内心深处的想法,并不是那么然相同。年轻的皇帝,在内心中对青苗法,实在有着太多的怀疑——从韩琦上书青苗法竟然在城市中推行,到无数大臣不断的上书反对,再到集英殿的风波,还有石那盲人摸象的比喻……如此种种,他无法不怀疑青苗法是否真的效果有那么好。

    但是他也能看到,青苗法让国库每年增加收入达数百万贯,这巨大的利益他不能不注意到。他是一国之君,他的理想是重现汉唐的雄风,但是想对外用兵,就要打仗,打仗就要花钱,而国库现在连每年的收支都不相抵,他又不想做一个增加百姓负担,损害百姓利益的暴君,只有王安石,能给他“不加税而国用足”的许诺。如果青苗法并没有扰民,只是伤害了一些富室的利益,让一些人放不了高利贷了,那么他要是听信谗言而废除了青苗法,岂不是要成为天下后世的笑柄?

    到底朕要怎么做才好呢?赵顼心里实在没有底。太皇太后和母后只知道“妇人不懂国事,惟愿官家凡事多问韩琦、富弼、司马光等人”,这三个人早被自己贬出朝廷了,而且要听他们的话,自己是什么也不能做,就守着这祖宗的基业,做一个庸庸碌碌的君主,眼睁睁看着国家一天天衰败下去。这是朕无论如何也不能甘心的!

    李向安打断了沉思中的皇帝,轻声道:“皇上,石奉诏觐见。”

    “传他进来。”

    PS:幻剑书盟阿的会客室有新的投票,请大家去表达自己的意见,以为参考,谢谢

    PS:有意参预创作《熙宁英杰传》的朋友,请与阿联系。自恋过甚者谢绝!接下来会连续刊发几篇《英杰传》的人物,人物的成就与陆少杰、张潮差不多就好。文言白话,半文半白都可以,但是必须通过阿的审查,以免与剧情发生矛盾。建议人物不要涉入未来的剧情太多,否则阿不好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