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学术与政治(下)(第5/6页)新宋

力的信心,比李丁文还要强。

    又听李丁文问道:“公子是怎么样服王安石从国库拿钱支持兵器院的研究的?”对于从国库拿钱出来这样高难度的动作石也能完成,李丁文深表佩服。

    其实王安石对国库的开销并不气,他的财政政策的特点就是开源而不节流,但是毕竟石和王安石是隐隐的对手,特别是王雱对石颇有戒心,所以李丁文还是挺奇怪的。

    石笑道:“从国库拿钱出来,虽然不是那么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王安石想为难我,两府三司讨论十几天,朝议又十几天,搞得沸沸扬扬,几个月后我也拿不到一分钱。不过这次的钱,却是皇上的内库里出的。”

    “啊?”

    石笑了笑,“皇上也和我一样,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研究经费可以由我自己想办法筹集,皇上那太不成体统,结果他出了这笔钱。国库出的不过是研究院的俸禄。不过迟早还是要自己想办法的,这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李丁文叹了口气,有点感叹,“皇上还真是明主,一心想着做大有为之事,否则的话这种事情断难如意。”

    这件事罢,又想起一件事情,因道:“公子,第一期《白水潭学刊》付印了,你看过没有?”

    “哦,有这事?桑长卿怎么没和我?”石饶有兴趣的问道。

    “我放了一在你书房,你看一下,我略略觉得某些地方有点不妥。”李丁文随口道。

    “当然要看,等下叫侍剑送到我卧室。”

    石靠在床上迷迷糊糊的看着第一期《白水潭学刊》,看了一下,明理卷无非是对经义的解释与阐述,还有一些引经据典来证明自己的《三代之治》是怎么样符合圣人经义的,让石看得哑然失笑,也有一些是谈论历史事件得失的;而格物卷则多半是一些数学题,还有一些人对自己提出的数学理论的讨论与证明,另外少部分则是一些物理试验与地理地形的分析……

    石粗粗的随手翻过,他实在是太累了,看着看着,眼皮开始打架,终于撑不过去,头一歪就睡着了,手中的杂志掉到了地上。

    一直在外面侍候的侍剑轻轻走进来,帮石把被子盖好,捡起地上的杂志,只见那一页赫然印着几个大字:“圣世宜讲求先王之法,不当取疑文虚以图治”,那是议论王莽改制的一篇文章。他也不以为意,随手把书收好,吹灭蜡烛,轻轻掩上门回房了。

    石可能从来没有这样忙碌过,第二天一早起来,他几乎把《白水潭学刊》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提举虞部胄案事并不是一个清闲的职位。

    三司使因为石是皇帝的宠臣,也是当今的名臣,因此根就把胄案之事交给石处置,他们不想为了这些得罪石;工部更加不用了,虞部的事情他们管都不敢管。胄案和虞部的主管更加是事事都要请示石,把石忙了个四脚朝天。虞部管的事特别多特别杂,几乎整个大宋的采矿业和许多的手工业都归虞部管;而胄案事涉兵事,又是三司的直系下属机构,石不想被人看笑话,只好打点精神,好好办差,好在李丁文处置公务来,实在有一手,帮他分担不少事情。

    而筹建兵器研究院的事情,更是忙得一塌糊涂,因为研究院还没有盖好,石就要求沈括把准备进研究院的学生组成几批,轮流到冶铁坊和军器作坊观摩实习。格物院的房子来就有多,就先腾出一些房子,给他们讨论学习之用,试验就只能来冶铁坊和军器作坊了。

    让石略感沮丧的是,才开始的时间里,这些学生懂的东西比那些工匠少得多。不过他是没什么办法了,关于平炉、鼓风、与中国龙骨水车不同的西式水车、车床以及他能了解的火药配方,甚硝化甘油和火棉这种东西,他都告诉沈括和一些比较能干的工匠了,等到研究院入轨道,沈括就会把这些整理成资料告诉所有的人。他石唯一能做的,是定下赏格,以上任何发明,只要能过他的认可,发明一项,即赏银三千两,替发明者请散官一级。

    当石把他的部精力都投入到管理虞部、胄案事,创办兵器研究院的时候,绝不曾想到,熙宁四年的冬天,是一个多事的冬天。

    三司胄案办公厅内的火炉很暖和,石叫了几个同僚一起围着火炉取暖,一边着朝廷里的趣谈秩事,有个叫沈归田的吏非常有趣,摇头晃脑的把大宋朝的趣闻从太祖开国起一直讲到朝为止,逗得石等人捧腹大笑。

    “老沈,什么呢,这么开心?”一个叫赵规的吏从外面走进来,笑着问道。突然发现石也在,连忙行了一礼。

    石挥手笑道:“今日不理那些虚文,老赵,过来坐,外面也太冷了些吧。”

    沈归田笑问:“老赵,你到三司六部逛了一圈,听到什么新闻呀?”

    “还真有新闻,国子监出事了。”赵规事不关己的道。

    石听得一怔,国子监能出什么事?

    那些吏兴趣都上来了,有人把赵规拉了过来,几个人抢着问道:“老赵,,国子监出什么事了?不前几天皇上还加了他们的钱吗?一年三千两呢。”

    赵规把手伸到火炉烤了烤手,细里慢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