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仞指峰能担否 第二十一节 汉贼(第1/3页)窃明

    万仞指峰能担否第二十一节汉贼

    “臣袁崇焕奏……”

    奏章上清一色的蝇头楷,黄石屏住呼吸往下看去,没错,奏章里袁崇焕在回顾黄石历史军功的时候,隐约暗示了他的跋扈;袁崇焕在奏章里赞扬了黄石的大志,顺便还带了一笔他大义灭妻的事迹;接着是黄石以前向赵家求亲的事情……

    所有的攻击都隐藏在对黄石直爽性格的赞扬里,即使是黄石自己看这份奏章的时候,也深切地感到了那些攻击的威力。它们猛地闪现出来,在你怒气涌出要反驳的时候,这些攻击就又狡猾地消失不见了,根不给你辩解的机会,让你满腔的反感始终没有机会聚集起来,但伤害却已经深深地烙下了。

    黄石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一切都没有错、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最后轻描淡写地把议和成是私人间的闲聊。袁崇焕当黄石暴跳而起的时候,他都震惊得不出话了,袁崇焕还他经过了彻夜的思考,才明白自己在什么地方触怒了黄石。

    这样袁崇焕在经过彻夜思考后,决定上书自参自己破坏文武和睦的局面,但奏章中他仍然秉笔直书,告诉皇帝他仍坚持认为议和并非不是一条完不可行的道路。

    ——很妙,非常妙,袁崇焕明知皇帝的注意力不会集中在议和这个问题上,所以他就趁机轻轻带过一笔,种下了一个种子。

    不知道袁崇焕有没有想到黄石弹劾他的罪名,如果皇帝真相信了袁崇焕地这番辞。那黄石用无人臣礼来弹劾他就显得更下作了,简直就是无理取闹。

    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黄石深吸了一口气就起身向着天启跪倒:“皇上爱护微臣之心,微臣肝脑涂地,无以为报……”

    ……

    一直走出紫禁城之后,黄石才苦笑了起来,心中充满了失落感:“我是来自未来的人。我能看透历史的迷雾,我能洞察先机。每一步我都没有料错,但我竟然还是一败涂地,袁崇焕,你真是太强了。”

    当黄石看到袁崇焕的奏章上写的不是劝自己和赵引弓结亲,而是劝自己不要退亲时,黄石才发现自己的对手竟然已经处于了不败之地。袁崇焕他建议黄石不要急于退亲,先等等看有没有奇迹发生。此外如果赵二姑娘为黄门殉节了,那黄石也应该给她一个墓碑。

    这一番话起来真是堂堂正正,但只要皇帝接受了这个法,那袁崇焕劝阻黄石不要推亲当然是出于公心,而自己随后发火也毫无疑问是挟私报复。黄石和赵引弓秘密定亲是他准备地杀手锏,但此时这个杀手锏也变得毫无用处了。

    或许并非一点用处没有,袁崇焕或许以为黄石一怒之下根就不会和赵引弓定亲,那更坐实了黄石挟私报复的罪名。尽管黄石现在补上了这门亲事。可是这完可以解释为:黄石还有些许羞愧之心,听了袁崇焕地话后天良发现,没有立刻把亲事推掉。

    黄石又把整件事情从头到尾地想了一遍,惊骇地发现自己就是先看着袁崇焕写奏章,也打不赢这场笔墨官司,如果他想要反击的话。那首先要打消皇帝先入为主的印象,但黄石根拿不出证据来证明自己和袁崇焕到底了些什么。

    “如果我真的去和皇帝分辨,非要清自己和赵家来没有婚事,现在是袁崇焕硬扣在我头上的,那恐怕倒正落入了他的圈套中。皇帝没有闲心查证这种家务事的,而在皇帝看来,就是我在坚持破坏文武和睦地局面,加倍坐实了我挟私报复的罪名。”

    现在有了空闲,黄石就做了一个试验,他尝试着用最简短的话解释清楚自己、赵家、还有袁崇焕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但很快就发现自己根不清。这里面的牵扯实在是太多了。“等皇帝听得不耐烦了,就会认定我是在强词夺理。袁崇焕就成功地把他和我的争论,转化成了皇帝和我的争论,而一旦和皇帝吵起来,我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袁崇焕这种法还是一个双保险,就算黄石依仗天启德信任吵闹下去,也不可能得到他想要地调查结果。如果赵引弓为此丢官了,他肯定不会黄石的好话,如果赵引弓和黄石结亲保住了官位,那……赵引弓的话又有什么服力呢?

    刚才黄石一看完奏章就向天启谢罪了,他知道皇帝把这份奏章留中主要还是为了保护自己,所以黄石也就真诚地向天启表示了感谢,并按照袁崇焕的法给自己泼了些脏水。最让黄石感到哭笑不得的是:目前情况下袁崇焕的这套法居然还是对自己最有利地辞。

    黄石告诉天启他当时确实有些不高兴,因为这种事情来就是很丢脸的,但是……黄石此时也不忘了刺个回马枪,他仍然坚持议和是万万不可行的,黄石承认自己当时的态度确实不好,但不承认自己有路线错误。

    好了,适可而止。黄石反击击了一下,和袁崇焕的议和政策划清了界限,然后就又加重描绘了一番当时袁崇焕的无礼,还有自己的不爽,最后黄石告诉天启他决心不计较这一切了,当然,这都是看在天启对自己的爱护上面,和袁崇焕基无关。

    不过,黄石也痛快地表示他愿意捏着鼻子写一封道歉信给袁崇焕做和好的见证,为了证明自己的心胸广大,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