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 奸诈兄弟(第4/7页)回到明朝当王爷
正德愁眉苦脸地道:“别碰别碰,这大盘盘久了也受不了呀,我腿麻了,哎哟,你可别碰我”。
他呲牙咧嘴地把腿扳下来,心翼翼地放开了,静等着血脉流通,又笑道:“怎么样,我唱念作打挺有一套吧?”
杨凌走进殿来便是一礼:“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
“我万年兄啊,都了在这地方不必拘于君臣之礼,我马上就要成婚了,以后,这里就是我和一仙的家,在这儿,我要过过青凡人的日子。哎哟哟,你别气我,我不能动,可比不得人家打了一辈子坐地人。嗬,这个麻!你自已找地方坐着。”
唐一仙笑嘻嘻地搬了张椅子来,杨凌一看,皇上坐蒲团。自已坐椅子比他高的多,便扯过一个蒲团,坐在了正德对面,唐一仙一见,自已也拿了个蒲团来,又从龙书案上捧过一盘葡萄,放在三人中间。
正德轻轻抚着大腿道:“伯颜占据青海湖,山东赈灾扶贫,辽东移民开荒,山西赵疯子在中条山招兵买马,还有江南的白衣军…,有生机有死亡。有希望有失望,朕也是有喜有忧啊”。
杨凌淡淡一笑道:“正是要他们往南去,南船北马。一到了江南,他们会发现那儿地确是富裕的很,可是他们地马上优势也就完了。尽量的分化瓦解、打击削弱,再三四个月把剩下地残兵败将再往北赶,天寒地冻缺衣少粮。从起事到完毕,他们闹腾不过一年,皇上尽管放心”。
“素海方面。就看这些活佛地能量如何了,如果他们解决不了伯颜的问题,那时咱们也解决了白衣盗,可以腾出手来了。辽东的事好办,那是见效长远的事,摸着石头过河,有什么问题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吧,朝廷上只要多支持,政策上予以扶助就行了。
至于山西的赵燧。等这边诸事有个眉目,臣想亲自跑一趟,如能招安最好,如果不能,也决不容他坐大,流匪一旦有了稳定的根据地,那就尾大不掉了,一定得把他赶走。”
正德点点头,神情正经起来:“的对呀,经过这些事,朝政中的弊端都暴露了出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及时解决,就能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朕是想文治武功,有番作为,可是自已问题一堆还没解决,就想开疆拓土,那是好高骛远,打铁还得自身硬啊。”
杨凌闻之甚喜,道:“皇上所见甚是,臣与内阁、六部的几位大人计议一番,把改制革新十二策精减为十策,觉得已经十分妥善了,准备这两天就先使人递奏折上来,先放出风声,让大家心里有个准备,然后正式由内阁向皇上请予实施。臣先把我们商议地结果给您,以便心中有数”。
杨凌捡紧要的事情叙述了一遍,税赋改革方面,众官员在经过地方官自已试行的各种新式税法,诸如‘里甲银’、‘均平银’、‘纲银’、‘十段锦’中择优选用了‘一条鞭法’,正德听到这里,吐出块葡萄皮,连连点头道:“好好好,这大明税赋地弊政是该改改了,一条鞭法很是合理。
偌大的大明江山,朕要用兵没银子、朕要赈灾没银子,连内库都打扫光了,可怜到如此地步,穷苦百姓却还被税赋压的喘不过气来,是大明真的穷到了这份儿上?只是税赋不均罢了,富人所出不及九牛之一毛,而穷苦百姓所缴,却是一年收入之大半。
结果养的一些人脑满肠肥,放屁都流油,我听江南有富商,想吃一碗鹦舌肉,就宰了百十只鹦鹉,那玩意儿真地好吃吗?摆谱罢了。吃鱼须,就买了百尾鲤鱼,只剪鱼须备用,这份奢侈,朕也没那谱儿呀。”
杨凌有点诧异,道理是一针见血,只是怎么皇上现在俚语粗话这么多,而且对民间的事情知道的还不少,要是厂卫告诉他地,起码这些俚语不可能对皇上讲,大不敬呀。
他看了眼唐一仙,心中若有所悟:“十有八九是这口没遮拦的妮子对皇上胡言乱语来着,皇上还偏就吃她这一套,就喜欢让人家把自已当成普通人相待,这两个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捱,自已又不是道学先生,这种事懒得进谏了。”
这些话要是让王琼、刘健甚至现在的杨廷和、梁储等人听见,恐怕都要大惊失色,立即苦苦进谏,要求一国之君谨言慎行,甚至发动群臣搞场大廷议,让皇上来个深刻检讨,也只有杨凌根不当一回事,正德在他面前最是轻松自在,做人做的不累,也难怪有话愿意和他。
杨凌一到兵制改革,血脉已经流畅的正德一拍大腿,深有同感地道:“这条好,是陆完提的?嗯。他这主意不错,现在就招团练民壮,给朝廷练兵还不花朝廷的钱,等到合适地时候。直接取代卫所军。好主意呀,实话,朕现在没钱,这兵制又不得不改,就得想些巧法了。
现在一看兵部的战报朕都生气,是朕有两百万兵,可是里边有多少是只会种地地呀。要不是爱卿你带兵给朕出了几口恶气,瞧那仗打的,都打成什么奶奶样儿了?想当兵地当不上,不想当兵的硬逼着他当兵。那能有心思打仗么?应该改!”
杨凌渐渐到自已此来的真正目的上,他到土地兼并状况的严重和危害,然后窥了正德一眼。见他正认真听着,杨凌叹了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