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二 冲突(中)(第2/2页)斗铠
的信任一定就大跌特跌,他们外部一定会产生缝隙的,那朝廷就有了从中离间的时机了。
慕容破第一次显露了愁容。他:“老尚书所言初出茅庐,甚合朕意。一切尽如老尚书所言,刑部速速发文给孟太保,请太保交出一众谋逆来,勿再包庇纵容他们了。”
当天,朝廷展现了稀有的高效率。刑部当场制定了通缉名单——名单上洋洋洒洒,一共列了七十多人,包括拓跋雄在内,不管死的还是活的,边军的四十多名旅帅、镇将和都督人人有份,另外还有三十多人的文官名单。
刑部左侍郎赵钧定被慕容破任命钦差,连夜出发,赶赴安平城。
~~~~~~~~~~~~~~~~~~~~?
“朝廷的通缉钦犯?”孟聚摇摇头:“赵侍郎的何意?座怎样就听不懂了。座是朝廷的良辅重臣,在座这边,怎会有什么朝廷钦犯?”
刑部赵侍郎陪着笑脸:“太保爷有所不知,您收容的那一批叛军,其中有些是在野廷的通缉榜上的,应在不赦之列。。。”
“哦?这个通缉文榜,座怎样先前就一点不知道?”
赵侍郎满脸尴尬,他不好意思这个通缉榜就是我们明天刚做好的,就是专门用来对付你的,他只能苦笑着:“按照大魏律,谋逆者诛九族。。。”
“赵侍郎,座也是做过刑案官的,刑律也知道一二。谋逆者诛九族不假,但大魏律还有一条:被裹胁良民,自行出首者可赦;若改过自新,向官府检举逆首,可赦;若倒戈一击,持逆首首级向官府出首的,不但无罪还有功,朝廷可论功而赏——边军的弟兄先前一时懵懂,被拓跋雄迷惑,犯下了大错。但大伙洗心革面,幡然醒悟,把拓跋雄宰了向朝廷出首,这该是在可赦之列了。”
“太保爷刑律知晓,下官佩服。您的没错,普通裹胁之民,出首皆可赦,但刑律却还有一条,犯下‘与谋’、‘逆首’二罪者,皆在不赦之列。太保爷莫怪,我们刑部也是依律行事罢了。”
孟聚饶有兴味地向赵侍郎倾过身子来:“参与伪皇叔叛乱的边军兵马多达数十万,朝廷不能够把部人都杀了吧?这个‘与谋’和‘逆首’的罪名,朝廷是怎样定的?”
“朝廷的意思是,大部分官兵都算是被逆首裹胁的吧,但那些高级军官就要算是逆首之列,不可赦免了。”
“高级军官?高到什么地步,一省都督吗?”
“朝廷的意思是,旅帅以下级别的将领都可以算是逆首了。。。”
孟聚把身子往后一靠,他浅笑着:“这就是,旅帅以下级别的将领都要清查谋逆?”
“正是。”
“按照大魏律,谋逆之刑是要诛灭九族的?”
“这。。。也算是吧。”
“也就是,边军一切的旅帅都要被诛杀九族?”
赵侍郎觉得仿佛有点不妥:人奉朝廷命令过去,要求孟聚把人交给朝廷刑部,详细要如何处置,是由皇上和朝廷最后决断的。但被孟聚这样绕了两绕,话就变成了“旅帅以下级别的边军将领部要诛杀九族”?这仿佛不是人的话吧?
但话赶话到了这个地步,也容不得赵侍郎改口了,他只能硬着头皮:“正是,朝律煌煌,谋逆者诛九族!”
孟聚摇头叹了一声,他对堂下壁立的两排军官:“这位是钦差、刑部侍郎赵钧定大人,他的话,就是朝廷的意思,你们可听明白了?”
军官们低沉地回应道:“都听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