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之百家讲坛:七夕(第5/9页)太平记

有了对象,结果又因为耽误了工作被强行分开,那我们就要问了,有这样的长辈吗?

    男童(高高跃起,脸涨得通红):有!我还知道更过分的呢!

    朱子平(愕然):这个,请问你家大人是…

    曹奉孝(迅速插话):呵呵呵呵,这位朋友真爱开玩笑…(台下,两名虎豹骑快速冲前,捧上一大盘零食,曹奉孝目不转睛,看到男童坐下吃东西,才放下心,抹了抹汗)那个,刚才只是个插曲,大家不要介意,我们可以这,至少绝大多数的父母是不会这样对自己儿女的是不是?

    朱子平(扫视台下):很好,看来大家都认可这一点。其实呢,在这里就反映出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这一传的民间化。

    曹奉孝:我们把这些什么天帝之子的身份给虚化,仅从他们的生存模式来看,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被贵族拥有的女奴或女工与一名自耕农或佃农间的恋爱以及最后被破坏的故事,我们可以,这是牛织故事的再一次重大改造。

    朱子平:两名主角都明确的成为了有下级阶层,并且还与上层阶级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这个变化非常重要,我们还可以,从这一刻起,牛织故事才真正从创造它的士大夫手中走出,进入了民间。

    曹奉孝:至于为什么会是一个悲剧形式呢?那这里有一点,是我们今天可能理解不了的。

    朱子平:在黄巢之乱以前,在士族门阀力量还非常强大的时候,我们,一个士族或者叫贵族家里的女工啦、女妓啦,她想主动的脱离主人,和自耕农结合,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曹奉孝:虽然这让人很不爽,但这就是事实,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爱情,结尾一定会是悲剧。连一年一度的见面都没机会。

    朱子平:所以,门阀制度是很可恶的一个东西,他从起点处就剥夺掉了别人的机会,严重阻碍了有能者的上升,降低了整个社会的活力。

    曹奉孝,所以唐人行科举制,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摆脱门阀取士的桎梏,事实证明,这也是很正确和很成功的,唐人名相,多出于科举,那些世家子弟们虽然也有高位,并没有几个能够光芒灿烂的。

    朱子平:嗯嗯,好象扯远了,回来回来。应该,对牛织故事的分析基上就是这些,那下面,我们就转入今天的第二个主题。

    曹奉孝:七夕。

    朱子平:我们刚才有过,牛织故事在开始与七七并没有关系,是在后来的发展演变中逐渐与七七结合,那么,七七的来面目又是什么样子呢?这个日子会和牛织故事相结合,身又有没有什么必然性呢?

    曹奉孝:另外,刚才我们朱老师所的千古之迷,又是什么呢?

    朱子平、曹奉孝(非常标准的微笑):请不要走开,广告之后,马上回来!

    朱子平、曹奉孝:欢迎大家回来!

    朱子平:刚才,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牛织传的一些背景,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七七。

    曹奉孝:七七的来历,其实比牛织传老的多、牛的多,关于这,大家可以参看作品相关中的《端午来历考》,这里不再赘述了。

    朱子平:如果有看过的朋友,就会知道,七七,是上古时期最重要的几个日子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曹奉孝:但同时,我们也有必要的,这实际是在上古时期“数字崇拜”的一种变形,就是在没法掌握外部规律的情况下,很盲目的把一些特殊的数字给以特殊的地位,三三、五五都是这样,你包括北方民间所谓的“二月二、龙抬头”,其实也是这么一回事。

    朱子平:这种数字崇拜呢,随着天文学知识的不断累积,是必然会逐渐衰减的,因为它们身既不能反应太阴历,又不对应于太阳历,从结构上来不存在其必然性,那当民智渐渐开化的时候,就肯定会有新的形式出现。

    曹奉孝:明一下,太阳历和太阴历是最主要的两种历法,太阳历是反映于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太阳历而得,而我们过去的闰月,也是基于太阳历的原理。

    朱子平:太阴历是反映于月亮的运行,一朔一望是为一月,周期较短,也较为清楚。

    曹奉孝:中国传统的历法,是太阳、太阴历的混和,至于现在世界通行的西历,质上算是太阳历。

    朱子平:如果你用西历去算月圆的话,一定会很乱。(出神…)

    曹奉孝:而且这套历法最可笑的就是以七天为一单元,没有任何道理,也很难除整齐,给很多事情都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

    朱子平:理由是,上帝用六天造世界,然后在第七天休息,虽然可笑,但就是有人信。

    曹奉孝:所以作者一向都认为,这套历法应该叫作“迷信历”才对。

    朱子平:嗯,好象扯远了啊。

    曹奉孝:对啊(看台下,你们为什么不提醒一下?)

    众:………

    (后台,有重物飞出来,撞在朱子平的头上)

    工作人员乙:!这会收视率已经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