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隐者庞哲(第2/2页)盛明贤王
子带出险地,想必历尽了千辛万苦。”
徐恭闻言感概动容,“徐某曾与近三十名鞑贼不期而遇,一番力战下来,诛尽贼人,自己也受了伤,好在为当地猎户所救。”
庞哲略一拱手,“徐大人勇力过人,若论保境安民,北境无数卫所军还不及徐大人一人之力。”
“先生谬赞,当时徐某与殿下离散,殿下也遇见了十余名鞑贼,是重装骑兵。不过,殿下机智过人,召集逃难的壮男,设计杀光贼人,让数千逃难百姓免遭鞑贼屠戮。”
两番设计杀鞑贼?庞哲又是一震,扭头再看朱祁铭时,脸上的冷意已尽数散去。大明的皇室宗亲大多不学无术,成年后尽是些只知满足生理**的千古奇葩,而朱祁铭年纪就有惊人的作为,这当然会让庞哲大感意外。
一旁的梁岗闲不住了,“听人,殿下还在途中设计救出了数十名被拐子挟持的女孩。”
庞哲沉吟片刻,脸上终于浮起一丝笑意,“区区陋室,只怕委屈了诸位。而且,不怕你们笑话,我自己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纵然想做孟浩然的故人,却无鸡黍相待。”
“先生客气。”徐恭笑道:“咱们贸然来此,只是稍作停留而已,至于膳食嘛,自然是由咱们去想办法,不劳庞先生操心。”
徐恭给了梁岗一两银子,梁岗拿着银子掂了掂,出门去张罗早膳。
天已大亮,门外十余丈远处,一栋木石结构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梁岗正朝着那栋民居走去。
庞哲望着梁岗的背影,扬起脖子,张嘴似乎想些什么,最后却只是摇摇头,叹口气。
徐恭张望一番,略显诧异,“先生有何吩咐?”
“那户人家的媳妇嫁过来八年了,一直无生育,故而婆媳不和,婆婆常借故责骂儿媳,儿媳的日子难过呀,你们不该去打搅那户人家的。罢了,采办些膳食而已,许是我多心了。”
朱祁铭转身望向门外,见梁岗已到了那户人家门前,敲敲门,很快就有一个老妪开了门,大概就是这户人家的婆婆吧,不过,她脸上的表情还算和善,看不出是个恶婆婆。
一番言语过后,老妪将梁岗迎进门去。
这边的庞哲面色一缓,伸出右手,看似想邀朱祁铭落座,可能是意识到了屋内连把矮凳都没有吧,那只手竟僵在了身前。
朱祁铭冲庞哲一笑,径直走到另一张草席边,盘膝而坐,最后索性靠在木壁上解乏。
徐恭随庞哲跪坐在那张更大的草席上。
“我离京前听太皇太后不豫,不能理事,已经两年多了,如今京中情势未明,王子在外隐而不归,不失为明智之举。”庞哲叹道。
皇祖母不豫?难怪京城里似乎无人关心自己的下落,原来是因为皇祖母不能理事,而天子年少,尚未亲政,对有些事恐怕难以考虑周!
那么,父王、母妃呢?朱祁铭思亲之情油然而起,心中有分酸楚,忍了忍,最终让自己的心情归于平静。
思维恢复了理性,朱祁铭很快就意识到庞哲的话似有弦外之音。庞哲出了“隐而不归”四个字,可他给出的“太皇太后不豫”这个理由显得极不充分!
目光淡然望向门外,只见对面那栋民居的屋顶上冒起缕缕炊烟。
徐恭似乎很想从庞哲那里打探京中的情形,但庞哲不是摇头,就是漠然以对,这令一旁的朱祁铭也感到气馁。
“庞先生为何离开京城?”徐恭适时换了话题。
“京城虽在天子脚下,但与外地并无不同,豪强靠高利贷盘剥和民的的‘投献’兼并土地,甚至强占荒地,土生土长的民尚且生计艰难,庞某乃闲云野鹤,自然更难觅得栖身之地。”庞哲这次倒回答得干脆,还借机发挥了一番。
庞哲的话直击大明的内忧,这是从士大夫口中听不来的真言。因为要兼并土地,首当其冲者非士大夫莫属!
朱祁铭见过世间百态后,心中有太多的疑惑,包括对自己处境的疑惑,此刻他很想请庞哲为他解疑释惑,但一想到庞哲的脾性,朱祁铭只好告诫自己耐住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