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制作(第1/2页)回到山沟当富豪
第二天一早。
天色朦胧,采茶工已经来到茶山,采摘一芽的茶叶。
入秋的天气不错,只下过几场雨,且都是傍晚下雨半夜雨停。今天又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用茶农的话来,丰年,该大家发财。
叶宸很早出门,骑着机动三轮到张木匠家里装了三个甑回来。
不是古时候的瓦器甑,是现代的,许多偏远地区还在使用的木桶甑,用来蒸饭的一种工具。木制桶状物,有屉无底,通过蒸汽蒸熟上面的米饭。
“周师傅,帮忙烧一下火。四口灶……”
“没问题。”
三口灶煮木桶甑,去新甑的木头气。另一口灶煮棉布和蚕丝布,一块块三十厘米见方的布料,用来包裹茶叶用的,各五十张。
布料煮十几分钟捞出晾晒起来。这些方帕子以后用来包裹茶叶,已经定位了做高档茶叶,便不怕这点投资。
七点过,赵吉阳给叶宸送来早晨,后面跟着康纳和安德森两个白人,很惹人注意。
“吃饭。”赵吉阳给叶宸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没什么可以帮忙,旁边看着就好。”叶宸三两下刨了饭,给罗伟打电话过去:“人到了没有?”
“到清水村了。九位制茶师傅,175名临时工人。”罗伟道。
“行。快点过来,这边准备差不多了。”叶宸挂了电话,让周康到茶山上通知采茶工收茶,先收一部分回来。
175人临时工,自带凳子。至于铁盆,叶宸这边准备得有。
175人的统筹安排工作,可是个庞大的活。做饭里坐不下,只能等在路边。
“这么多人?”安德森好奇起来:“制作皇帝喝的茶叶?”
“没错。”叶宸道让罗成将铁盆分发下去,清洗干净,给临时工人们讲解如何取出茶芯。
昨天剩的几钱青茶,叶宸用来给大家示范,用牙签剥开茶芽外面的两片叶子,只取一缕茶芯。茶芯尖头细如针,青白颜色,手指不能接触。接触到的话,稚嫩茶芯会变色,也就是‘熟’。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细活……
叶宸几次交代,手指不能触碰茶芯,如不接触到茶芯,直接丢弃了好。
要求如此严格是因为叶宸的性格,天生的完美主义者,自身又有点微的洁癖。再,制作的茶叶毕竟不是自己享用,用来展出和客人品鉴。
康纳和安德森学着抽芯,忍不住道:“这也太难了。真是给皇帝享用的茶品?”
“当然。”叶宸昨晚特意上查找了相关资料,老爷制作的龙团胜雪真有可能是失传的龙团胜雪。无论制作工序,茶模,和书中记载大为相似。更主要是,北宋年间,人们喝的是‘研茶’,也就是研磨后的茶叶。十几年,叶宸老爷也不太可能看书找出这么一种麻烦到极点的制茶工艺……
还有老爷宝贝一样的茶模銙板,那东西一看就知道不是平凡之物,磨具雕工精致,甚至可能不是近代的物件。
露水茶收回来了,
31名熟练的采摘工,一个多时,采摘最多的不到三两,大部分只采摘到一两五钱的茶叶。总共只有57斤,分发给175名工人。
这道工序名‘拣茶’。
龙团胜雪,需要在清晨露水间采摘茶叶。
秋天茶瘦而老气,茶芽长度大概在15厘米左右。
以前老爷制作的龙团胜雪是惊蛰前的茶叶。惊蛰是一个节气,大概在三月初。拣茶前要蒸煮一道,但昨晚看了《北苑别录》……《北苑别录》由宋代赵汝砺编著,四库书著录,附在熊蕃贡茶录后。还有龙团胜雪的一些其它记载……
惊蛰前,茶芽初萌,茶叶过嫩,需先蒸后拣。秋茶老气,可先拣后蒸。因此剩下一道工序……
“叶师傅,我看书中记载,制作龙团胜雪只取水芽,即先除掉茶叶外面的两叶,在剥去两嫩叶,只取中心一缕,细如头发,洁如银丝……”受雇过来的一位大师傅剥离出一根真正的水芽,白嫩芽心,茶芽中最细嫩的所在。这种芽心见风即卷,因此剥离出来就要浸在水里,也称作水芽。
“将就意思意思得了,又不是真给皇帝做的。”叶宸嘴角轻轻抽动了一下,如果按照史书工艺,这里的两百多人一天估计做不出三两龙团胜雪。
制茶师傅笑了笑,道:“反正政府埋单,不如做正宗一些,也让大家开开眼界。”
“叶,做个正经的出来,我们两个也看看。”康纳也剥出一根水芽,拿在手上道。
“这……”这些个家伙是不知道麻烦。叶宸看了看停下来的工人,道:“行吧,按照《北苑别录》来制作。”《北苑别录》中有记载大概的工艺,但到细节方便,却是不祥。就如同以前想要制作龙团胜雪的几位大师傅,都不知道龙团胜雪是‘茶饼’,弄出个似是而非的东西,淡而无味。
接下来剥四叶,工作更慢了,好在人多。
九点过,太阳升了起来,罗伟再从茶山上送来五斤茶芽,然后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