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金阳造船厂的困局(第1/2页)饮食1999

    建宁第二造船厂前几年因为缺乏订单,又竞争不过一厂,地位很尴尬,所以就分流下岗。

    原先二厂的领导层不忍心看着几百个职工下岗,就四处拉拢资,并且厂职工自筹资金筹办起金阳造船厂,是一家民营船企。

    当初力主到江北拿地另起炉灶的,正是于海波的父亲于长林。

    虽然磕磕碰碰,但总算企业是维持了下来,原先几百名要下岗的职工也得到了新生。

    于长林原可以去一厂当副厂长,可是他放弃了。

    原因很简单,心系下岗职工。

    孙林在旁默默听着唐老爷子起金阳造船厂的始末,心下唏嘘,这年头这样的好领导的确不多了。

    想不到于海波还有这么了不起的老子。

    金阳造船厂来这两年势头不错,但是被南棒国的三宇造船厂盯上了。

    南棒国这些年一直在力捧造船行业,又是税收优惠,又是财政补贴,所以造船业发展很迅猛,大有追赶RB的势头。

    后世也确实是南棒国的造船业将RB跟华夏甩在了身后,直到孙林重生前华夏造船业还是没能赶超。

    这三宇造船厂的眼光很毒,看准了金阳造船厂那一段江岸不错,而且当时政府出于同情,地价相当低,同时一部分二厂的龙门吊、起重机、油压机都是折价卖给了金阳造船厂,这就使得金阳造船厂表面上资产价值很低,实际上却被低估很多。

    “光是那一段沿江地段,将来就值不少钱。现在沿江城市在发展,慢慢像退耕还林一样,要把滨江地段交还给百姓,建设滨江城市。哪怕将来金阳造船厂被政府征用搬迁,一般搬迁费就足以在其他沿江城市建造更好更大的造船基地。于长林是个精明人,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放下酒杯,唐昌远老爷子摇头长叹。

    三宇造船厂几次三番要求收购金阳造船厂,都被于长林拒绝。

    但是去年下半年于长林刚刚投入两千多万做技改,并且接了一艘RB航运企业的单子,TEU(集装箱)海轮。

    一个TEU标箱差不多14-15吨,这艘海轮运力可以达到3万吨,这对金阳造船厂算是个大单子。

    而且,这也是金阳造船厂的一大飞跃,之前从没造过这么大的船,排水量4万多吨。虽然集装箱船在大型化,但TEU正当时,算是目前比较主流的集装箱船。国企目前能造的最大集装箱船也只有4TEU,5668TEU超巴拿马型还在构想中,图纸都没有。

    不过,金阳造船厂没想到这是南棒子的阴谋,那家RB航运企业实际上是三宇的关联公司。在预付款支付到第二阶段的时候,弃船了。

    这个时候预付款才3%,当初为了谈下这个单子,金阳方面还是做了让步。

    万万没想到,所有的材料都备齐了,南棒子来这一套。

    孙林很清楚,要再过两年才是船企的强势期,这个时候船企不买保险,被弃船很正常。

    即便是后世,华夏的大型民营船企也有弃船风险,更何况现在。

    南棒子也阴险的很,没有明着弃船,实际上托着一直不打款,就是想拖着。

    虽然一定时限不支付后续款项,将被认为是违约,金阳船厂有权处置集装箱船,反正不愁找不到买主。可南棒子坏就坏在,知道金阳船厂拖不起。

    对金阳船厂来,最要命的是,三宇那边买通了金阳的两个大股东。

    当初因为大手笔技改的事情,金阳内部就埋下了隐患。

    于长林有能力有手腕,所以作出决定没人敢反对,可以意见还是埋下了。

    只能,那两位大股东太短视,觉得于长林不应该投入那么多钱在技改上头。

    实际上,这个时候改造大船台,买大龙门吊,升级码头,两年后就能看到效果。

    如果金阳船厂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妥妥一家上市公司。

    “那两个大股东也未必没有自己的道理,他们觉得于长林土包子一个,落伍了,还是南棒子的理念好,管理先进。混个合资企业,也能减免税费!哎!他们不知道,厂子在于长林手中,将来亏待不了他们,在南棒子手里,将来他们哭都来不及。”

    眼下那两个大股东要撤资,于长林焦头烂额地应付供应商,并且还要四处筹措资金。

    厂子现在是半停工状态,所以于海波他们才歇在家里。

    “那两个大股东大概有多少股份?”孙林觉得当务之急是先安抚两个大股东,这样,其他股东就不会人心浮动。

    于海波默默喝着酒,扬着眉毛看了孙林一眼,意思你问这干啥?你有钱接手这部分股份?

    孙林并没有把于海波的轻蔑放在心上,而是琢磨开来,这倒是个好机会,可以介入到造船行业,可惜没那么多钱。

    水产公司还没到产出期,负债率这么高,没法继续贷款。实际上水产公司很需要自己的航运公司,可以自己组织海运到RB。

    将来他的商业版图,无论如何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