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宁静致远(第3/4页)狩猎大清
满洲八旗退化了,在汉地的蒙古八旗也不行了。 一有事,满洲八旗就让盛京的土老帽出来,办事去。汉地的蒙古八旗也这样,一有事,给老家传信,让蒙古各旗的马队出来,办事去。 “中国”与后世嘲笑的“朝”这两个以法定国号面目出现的官方称呼,就是乾隆钦定的。 尼泊尔,就是中国历代王朝,最后一个属国,至此之后,中国再无属国了。 乾隆一生诗万首,一首没有留下来,最爱写的字,是“宁静致远”。 如你所愿! 清初的满洲八旗,远远比乾隆时代精锐。很多名震下的军队,蒙古骑兵,鸳鸯阵,白杆兵,关宁铁骑,李自成,张献忠,一仗就崩了。 彼此的体质,体格,营养,力量,训练,野性,战斗精神,完全不在一个等级。 胸怀利器,杀心自起。健身房练肉练拳久了,自然就想打架,戾气自生。 再看没练过的就跟看学生一样了,看谁谁弱,自信能把人空手打折,有必杀的信心,感觉只要想弄,一下就弄死了。 警校生,武警,军人,练散打的,犯罪分子,估计不少人对这种感觉都不陌生! 甚至不需要特殊职业,就是年轻人,血气方刚的时候,看一些身子骨弱的,年龄老的,都有空手把他们打成画片的信心。 这就是必杀的信心,非常重要,一米四五的日本土豆,端着刺刀追的一米**的马来英军屁滚尿流,捅的菲律宾美军胆寒,就来源于这种必杀的信心。 泰拳手的眼神一般人都不敢对视,戾气横生,杀气四溢,实际都是很淳朴的拳手,就是与戏剧演员瞄香练眼一样,练拳练出来的职业病。 练比实战都重要,平常不练,披甲上阵还是平民,不弓马装备熟悉程度,那个看谁谁弱的必杀感都没有。 满洲八旗就是有这个看谁谁弱的必杀感,才经常一骑当千。几百个吊儿郎当的家伙,就敢主动扑几万人的大营,把几万人全歼,张献忠就是这么被干死的。 满洲八旗对蒙古军,朝鲜军,明军,农民军,包括对清军绿营团练乡勇,都是杀人如宰鸡。 而康熙是个弱逼。 不是跟汉人比,是与其父祖比,顺治皇帝驾崩时尚不足二十三岁,体质并不好,但却是可以冲阵的,还受过战伤,被鳌拜救过,野外生存一点问题没有。 皇太极更是弓马娴熟,屡次带队抢劫,蒙古,大明,朝鲜,是个大马匪头子。 努尔哈赤就更不用了,野猪皮嘛,真就野猪一样,战斗力爆棚。 到了康熙就不行了,这家伙只能射被人围好的猎物,就是围猎嘛。骑兵最后是可以拉成个圆圈的,中间就是一堆堆猎物,鹿,黄羊,老虎。 努尔哈赤,皇太极,包括最弱的顺治,拉弓放箭射杀的都是人。 到了康熙才变成了射鹿,射老虎。在汉人眼里皇帝骑马射猎当然英武,老虎都敢射。 可在满洲人眼里,就有点废物了。 宫里这种地方,容易被人拍马屁拍的晕晕乎乎。生死搏杀,动作越少越直接,力量速度越大越好,可康熙跟人摔跤却喜欢胡抓乱挠,力量轻飘飘。 因为无论他挠到哪,都是要害,太监都倒。 元吉发现后,很鸡贼的没提醒康熙这么搞,上阵就是被人一刀撂倒,而是跟康熙打赌。 一是赌实物,各种琳琅物,点心果脯枣子糕。 二是减罚,比如圈禁减一个月,就是一个圈儿。 因为元吉老让莫名其妙的圈禁,他感觉他的思维没有问题,可连怪咖众多的满蒙王公,都普遍觉得他精神有问题,经常有人一提议要圈他,调查都不调查,就让宗人府抓他。 所以,他就耍了个心眼。 凡赌实物的时候,尽量让康熙赢。凡是赌圈禁减刑,基本都是康熙扑街。 可是对康熙来,这叫有输有赢,比老赢侍卫刺激点,有时候能被打骨折,伤一好,手痒了接茬招元吉进宫玩,有时候还带偷袭。 所以,被康熙偷袭,然后开打,元吉都习惯了。 “君前无礼。” 康熙跟元吉殿中扭打,一旁安亲王岳乐看不下去了,胡子一翘,瞪眼大骂,“你放开皇上,站你的门槛前护军位去。” “就是,九,你什么芝麻官儿啊,就朝我们王公堆儿里凑?” 康亲王杰书是个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在一旁拢着袖帮腔,“你这是欺君啊,殿前行为不检,本王要参你一本,你又该被圈禁了。” 俩人打趣居多,只要不是大朝会,满蒙开会就没什么正经的。 皇帝一半时间根本就不住紫禁城,都在南苑猎苑,各个园子里,要么就是在草原。 议政王大会露烤着肉,载歌载舞就开了,在帐篷里一边开会一边身前还有人摔跤呢。 传闻前明太监廷仗打人,站时双脚内八字外八字,代表打死或是假打。 满蒙也有这种“盘面语言”,摔跤的双方一般就是满洲大汗的俺答,侍卫,蒙古各部汗王身边的俺答,勇士,有时候亲王郡王藩王,世子王子也亲自下场。 跤锁住了,勒着脖子了,胜利者会看下自己的主人,满洲人看满洲大汗,蒙古各部的勇士会看自家汗王台吉。 一旦上位者,用上牙咬下下嘴唇,胜利者就会当场把失败者的脊柱,脖子扭断。 成吉思汗传下来的规矩,不是暗示,就是明示,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