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好雨知时节(第2/2页)三国之文士崛起

珍海味,结果,他发现偌大的桌上,就一大盆飘着玉米渣的稀饭,上面浮几片黄绿色的苦菜叶。这堂堂幽州太守,竟都如此,可见当地灾情有多严重。这么看来,这刘焉还算是一个不错的父母官。    刘焉听了秦牧之的话,知他误会了,便解释道:“如今幽州逢此千古奇灾,是铁石心肠亦当泪下。酒肉下午都拿出去犒劳军士了,剩余的粮食也多拿出去接济饥民了。清汤寡水,我们这些父母官,凑合一下,招待不周,还请见谅。”    “无妨。大人仁慈济民,玄德佩服。有什么需要我们兄弟做的,尽管。”秦牧之。    刘焉面露难色,:“我们先吃饭再。”    秦牧之等人坐下喝了两碗稀饭,看了看刘焉,问道:“刚才看大人面露难色,可是因为今年涿郡少雨?”    刘焉点点头,:“不是少雨。而是基本上没雨。古语云,不下雨,乃父母官失德所致。故羞于启齿。我们一直在求雨,但无奈上不答应。”    张飞不以为然,道:“真是矫情!这不下雨,跟你们德不德有什么关系?”    刘焉叹了一口气,:“话虽如此。这逆贼张角正是利用自己呼风唤雨的妖术,才迅速崛起。”    秦牧之:“我们一路上也看到了田间干裂了,农田里的庄稼缺少雨水。这样,我来试试。”    完,秦牧之吟诵了一首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幽州城。    这首诗把原诗的最后一句“花重锦官城”改成了“花重幽州城”,但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神韵还在,上的诗云一下子异动了,雷声大作,一场春雨在夜间悄悄地不期而至,在幽州大地上飘落,果然是“润物无声”。    “好诗,英雄出少年,你真是神人也。幽州久旱逢甘霖,我代表幽州百姓感谢你的大才!”刘焉大喜,对秦牧之——他抬头间忽发现,后院子里干枯了许久的柳树,不知什么时候舒展开腰身,头上已经蒙上了淡黄色的薄纱。被春雨洗过的千树万枝,不知不觉中发出迷人的新绿。    少年诸葛亮也对秦牧之佩服不已,:“主公之才,十倍胜于亮。”    一时间,在幽州境内,被春雨浇过的千山万壑,不再苍凉。干旱留在人们心头的恐惧被驱散,农民们发现自己播下的种子又可以落地生根发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美好的希望,幽州呈现出一派生机,秦牧之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哈哈,大哥,终于下雨啦,我们回老家收衣服吧!”张飞也哈哈大笑,对秦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