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周边局势乱糟糟(第1/2页)大帝征途

    ()    这是明明白白的威逼利诱。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不过这种威逼利诱的利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前所未有的诱惑,无他,实在是其中的利益太巨大了,大到使人明知前路危险但还是忍不住飞蛾扑火。    众人心里挣扎着盘算着,却出奇一致的没有人提出要走。尚国梁也知道要留给他们一些思考和决策的时间,耐住性子再没有催促,直到……    前御史杨九方艰难的咽了口唾沫,心翼翼的问道:    “敢问大王,那个毛料、呢子、橡胶又是什么?”    喜悦在尚国梁的心中荡漾开来,看来有在利益面前不怕死的出现了。    “这个……大家容我细。”尚国梁又一次变脸,兴致勃勃的开始详细解释。    会议从上午一直开到深夜,依然没有人提出离开,也没有人有一丝一毫的困顿,在决定家族能否在短期内发家,甚至能决定家族能否在以后成为豪族的问题上,每个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瞪着发红的眼睛争论着,思考着,决策着……    此次会议史称房县会议,是新兴国家资本主义代表者尚营,与新兴民族资本家代表者房县等三县地主合流的会议,其意义极其深远,后世将本次会议列为里程碑式的会议。    ………………    房县会议后,三地的平均地权活动顺利开展,无地农民全部分到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土地,他们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到无以伦比的高度,每募兵处都挤满了响应尚营的号召,想参军保卫自己胜利果实的农民,其热切程度就连尚国梁都感到吃惊。    在农耕时代,物质产出程度很低,要养活并武装一个脱产士兵就需要上百人的供养,就算极限状态下也需要五十人才能养得起一个脱产士兵。    最近虽然有大量的流民听到信息进入到大巴山区,但是三县的总人口依然不足三万五千人,这个人口基数在以前只能养活七百名脱产士兵。    不过尚营的情况有所不同,尚营有自己的工业化产业,其产出巨大足以养活并武装更多的士兵。    尚营开始了新一轮扩军,招收了多达一千三百名新兵,方前茅与唐新业的两个千总队第一次达到了满员状态。    新兵的训练在尚国梁眼中看来实在是有些不堪,见多了后世军队威武雄壮场景的尚国梁心中着实有些着急,这些人太笨了。    但是新兵训练的速度在其他人眼中看来却是无比的震惊和满意,十日九操,这是个什么强度?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新兵训练场上经常有观操的乡绅感叹,跟着尚国梁算是跟对人了,假以时日,这些一个月前还摸着锄头的农军,就要山鸡变凤凰。    武备的强大是保卫领地的不二法门,乡绅们在房县会议上都签了字按了手印,争先恐后投到了尚营的门下,身上的烙印想洗也洗不清,只能转变心态期盼尚国梁强大起来,再强大一些。    顺治三年的春节,战火依然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尚国梁的军队也依然丝毫不敢放松操练,只有大年初一初二才放了两假。随着乡绅们的奉献和派到外地商队采购回来的肉食出现在营地,尚营的士兵们才享受到久违的大肉待遇。    春节期间尚国梁除了必要的场合出席一下鼓舞士气与民同乐之外,其余时间一直呆在房县的县衙里,与参谋部的一群新晋参谋一起研讨局势,顺便将他从现代带回来的军事思想与大家分享,借以提高参谋们的军事素养。    这些都是慢活儿,急不得的事情。    过了正月十五,周边的军事情报逐渐清晰明了起来。    北面的汉中总兵贺珍十二月中旬起兵反清,领兵进攻凤翔县城。十七日晚上,该城驻防副将武大定、石国玺率部响应,贺珍一度占领该县。十二月二十二日,武大定杀“本镇总兵何世元、固元兵备道吕鸣夏等”。不久,因清朝援兵赶到,贺珍部才撤离凤翔。    贺珍反清后,原地方武装孙守法、胡向宸等主动领兵前来联络,共同抗击清军。孙守法原来是明朝陕西副总兵,崇祯十六年冬,大顺军占领陕西后,他逃入终南山中,与大顺军为敌。顺治二年清军入陕,他又拥戴明朝秦王的儿子为号召,在五郎山进行抗清。    贺珍、孙守法、胡向宸等探听得知陕西清军不多,合议一举夺取省会长安。从十二月下旬起,贺珍等部马、步兵七万进攻长安,一时声势颇盛。清朝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据城扼守,急请固山额真李国翰领兵来援。    顺治三年正月初五日,清军在西安西郊击败贺珍联军,同月二十五日又“歼贺珍连营于乾州”,稳定了长安地区的局势。    七万杂牌马步军打不过李国翰带领的满清两千铁骑,还被人家马踹连营三十余里,贺珍的信心一下子被打的粉碎。    贺珍此时又探听到清廷派遣的定西大将军何洛会带领的满、汉兵正在赶往陕西,自知不能抗拒只好哀叹一声领着残兵向兴安(现安康)一带溃退。    北面的抗清形势不好,南面的荆州局势更糟糕。    李过的大军强攻荆州一个多月,清军守将郑四维竭力防守,形势极其危急,在李过二十门大炮的不断攻击下,城墙被击毁崩塌十余处,每日里在城墙缺口处都要倒下数百人。    郑四维知道投降也是死,就誓与李过抗争到底,荆州士绅也自知如果城防陷落他们也不可能苟活,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