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一大早,当冬梅和谭嫂把做饭的家当从家里面搬到位置上后,皱皱脸也搬着东西过来了。 皱皱脸在看到冬梅后,冷冷的看了冬梅一眼:”冬梅,你就好好的和谭嫂混在一起,她马上就要被开除出这里了,难道你不知道吗?” 话毕,皱皱脸看着冬梅,阴险的笑着。 冬梅已经在白主任那里活动过了,她知道谭嫂不会被开除。 但是,她还是假装不知道,看着皱皱脸:”谭嫂是个好人,而且没有丈夫,一个女人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女儿生活,你难道就不觉得她可怜吗?” 相比冬梅的善心,皱皱脸一点反应也没有,她冷冷:”谁让她想打我,结果打到了白主任的头上,我看她是活该。” 冬梅:”还不是你故意挑事,如果不是你挑起来的事儿,哪儿会发生打架的事情。” 皱皱脸:”我挑起来的事儿吗,我看你们两个就是狼狈……” 皱皱脸的话道一半,突然停止了。 冬梅转头一看,谭嫂抱着一个大铁盆走了过来。 冬梅感叹,皱皱脸这个女人,还是要谭嫂给收拾。 这不,她见了谭嫂,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的恐惧。 皱皱脸过来,把大铁盆放了下来,看着冬梅:”冬梅,你的拉条子,刀削面,麻食,油泼面,还有稀饭的食材,都准备好了没有啊?” 冬梅指了指锅里正在煮的稀饭:”稀饭已经开始煮了,正在锅里面呢,一会就能卖了。” 话毕,冬梅又揭开案板下面的布帘,指了指里面放的几个面盆:”这个盆子里面,放的是已经和好的面,等客人要吃刀削面的时候,我把这块面拿出来,直接就能给客人削了。” 谭嫂走了过来,揭开了捂住面盆的塑料纸,看着面盆里面和好的面,用手戳了戳,感觉了下硬度,夸赞冬梅:”还是你们关中人会做面啊,这面和的软硬刚好,一会客人来了,你削起来也顺手。” 冬梅笑笑,顺手指了指放在案板上的削面刀:”是啊,你看这削面刀怎么样,专用的呢。” 谭嫂看着冬梅的专用削面刀:”现在社会真是越来越好了啊,什么好东西都买得到。” 站在不远处的皱皱脸,听着两人的对话,不由的一愣,心,这两个人在搞什么名堂,难道她们还准备了其他的花样? 冬梅给谭嫂展示完了刀削面,又揭开了刀削面旁边面盆的塑料布子,:”这个面盆里面,放的都是我拉好的拉条子面,只要客人过来要吃拉条子,我直接从面盆里面把面条给扯出来,在案板上一拉,直接入锅就行了。” 谭嫂看着拉条子上沾满了油,夸赞冬梅:”真不错,拉条子上油越多,面条越不容易沾到一起,你这手艺真棒,是从谁那里学来的啊?” 冬梅微微一笑,指了指遥远的新疆:”年轻的时候,跟着卫国去新疆,在那里住地窝子的时候,跟附近的工人家属和维吾尔族姐妹学的。” 拉条子是新疆拌面的俗称。 四千多年前就在新疆大地上出现了,是新疆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一种大众面食,驰名中外,深受各国人民喜欢。 闻言,谭嫂羡慕的:”卫国真是个好男人啊,早早就把你从农村给带了出去,我们老谭是个老实人,一直把我和孩子放到农村,等他出车祸去世了,我才带着孩子,从四川的大山里面,背着背篓,挑着扁担,赶了过来,可是进城后,见到却只是一具尸体。” 到这里,谭嫂不由的叹了口气,继续道:”还是单位好啊,收留了我们娘三,并且提前给我大女儿安排了工作,不然,我们现在还在四川的大山里面种地呢。” 冬梅看到谭嫂提到自己的丈夫,就开始伤心,便提议看看谭嫂所准备的新食材,顺带转移谭嫂的注意力。 只见,谭嫂为这些新的食材,专门准备了一个的铁皮柜子。 当她打开铁皮柜子后,冬梅看到了满满一柜子的东西。 谭嫂指着一盆子,既像是米饭,又像是稀饭的东西,给冬梅:”这个就是我做的醪糟,一会客人过来,要吃醪糟鸡蛋了,我只要挖上一勺子醪糟,倒进开水里,然后再打个鸡蛋进去,顺带再放点糖,一碗香喷喷的醪糟鸡蛋汤就出来了。” 冬梅是关中人,因为关中不出产大米,所以冬梅从来没有见过醪糟。 她闻着醪糟散发出来的酒香味:”你们四川人真是厉害啊,这么神奇的东西都做得出来。” 醪糟是一种米酒,江南地区的特色吃。 醪糟经糯米发酵而成,制作工艺简单,口味香甜,乙醇含量极少,深受大家喜欢。 谭嫂又指着一篮子,自己包好的馄饨,给冬梅介绍道:”这个是馄饨,用骨头汤下,非常的好吃,等一会了,我给你下上一碗馄饨尝尝。” 冬梅看着这些像饺子,但是比饺子很多的馄饨:”这东西,跟饺子还有点像。” 谭嫂道:”馄饨是跟饺子有点像,但是比饺子好吃多了。” 馄饨又叫云吞,是中国民间传统面食之一,用薄面皮包馅儿,煮熟后带汤食用。 接着,谭嫂又分批给冬梅介绍了米线,麻辣粉,宽粉等等冬梅没有吃过,甚至没有见过的吃。 而在两人旁边摆摊的皱皱脸,伸长了脖子,看着冬梅和谭嫂的那些新花样,不由的惊的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