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9 真假太子(二)(第1/2页)大风缥缈录

    ()    是他。    李可依一眼就认出,这清瘦书生,正是昨被爷爷跟父亲送走的布衣书生。    落雪之后,尘安城中多数人家都换上了御寒的棉衣,官宦之家则换上昂贵的轻裘。    因此这样一身布衣,给李可依留下深刻印象。    还有细长手臂与瘦高身材,更是让李可依确定,这人就是昨到李府中找爷爷的布衣书生。    清瘦书生伏在太子耳边低语几句。    太子立刻面露喜色,随即又掩下双目神光,略带歉意对少女道。    “可依,我有门客来访,去去就来。”    “去就去呗,把这个书生留下来陪我听书就好,一个人听书好无聊,都没人给我讲解。”    李可依打个哈欠,做出一副苦闷困倦的神态。    太子与书生对视一眼,目光犹豫不定,    “这……”    魏氏兄弟是借着郭羽的旧交身份请来的,自己单独去见有些不妥,也不太了解魏氏兄弟的脾气秉性,还需要郭羽在一旁协助配合。    李可依这里又是特意请来帮她解闷的,少女心情多变,没得机敏的人看着,怕等不到自己回来就负气离去,下次再请又要费一番心力。    正犹豫间,隔间外又传来家丁的禀报。    “殿下,有宫里内侍传诏,要殿下速速进宫。”    大风阁外北风呼啸。    除了呜咽的风声外,内侍中还流传着,偶尔有人能从风声中,听到烈马嘶鸣的声音。    大风阁以东,矗立着最高的建筑是东华馆,不过在朝臣口中,那便是皇城中的工馆。    阵阵烈马嘶鸣声从东华馆中传出,仿佛有人正在大殿内驯服一匹烈马。    四名金边紫服的上卿,正襟危坐在东华馆大殿内,不断忍受耳边传来的烈马嘶鸣声。    独自在偏厅里的帝王,还在饶有兴趣的把玩着手中的铜灯。    这铜灯外形,酷似一匹前蹄高抬,人立而起,仰长啸的骏马。    仅仅依靠两条后腿,与一根拖曳在地上的缰绳作为支撑,摆在桌上近乎半人高。    马腹中镂作空腔,两侧细腻的铜编制成肚皮,马尾甩动,马首高昂。    最神奇的地方在于,随着马腹中灯火燃烧,马尾会左右缓缓摆动。    而每当马尾摆动一遍,马首嘴中就会发出一阵类似嘶鸣般的啸声,伴随着一阵烟气从顶端的马嘴里喷出。    “一,二,三……”    东华馆中温暖如春,穿着宽松便服的帝王绕着桌子一边走,一边数着步子。    “……十,十一,十二,叫。”    嘶。    马口又喷出一阵烟气,伴随着嘶鸣声回荡在东华馆内。    坐在最上首的两名紫衣上卿,白发长须,亲身经历了前书房大殿中的风波。    另外一名略显肥胖的紫衣上卿,坐在左手边。    不过要是与馆营使牛震的肥胖比起来,只能称呼这名上卿是身材匀称了。    最后一名坐在右手边的紫衣上卿,看起来最年轻,双目狭长。    每当嘶鸣声响起,他的右手就不由自主得在袖子里抽动下。    “白卿。”    帝王的声音,在又一阵嘶鸣声后从偏厅传出。    双目狭长的紫衣上卿,抑制住右手的抽动,恭敬的起身,朝着偏厅方向拱手答道。    “臣,白虚谷在。”    “你是白柱国之子,又是九卿之一,你应该最明白,如果是先帝要任命京都指挥使,最看中的是什么。”    白虚谷不急不缓,照着当年先帝过的话答道。    “先帝曾亲口过‘尘安城大风呼啸,必须有一座巍然不动,傲立如阁的指挥使’,因此微臣以为,先帝最看中的是其稳重。”    咯噔。    偏厅内发出,似乎是两枚铜器相撞的声音。    内侍们心中,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异响惊了一跳,但没有帝王的命令,没有人敢随意出声。    偏厅的帘子掀起,身着宽松便服的帝王缓缓踏出,朱紫色服饰下的身材,比原本就健硕的白虚谷还要高出半个头。    白虚谷目光穿过偏厅门帘,看到那座铜马腹中的灯火,已然熄灭了。    “不错,白卿果然最得先帝深意。”    帝王踱步至殿内,上下轻拍两下手掌。    即是抹去方才熄灯时手上的油迹,又像是在为白虚谷的话鼓掌。    接着负手而立在殿门,望着东华馆外遥遥可见的大风阁,意欲不满道。    “大风阁啊大风阁,你们三位上卿,也跟随先帝多年,怎么就不明白先帝呢?”    四名上卿齐齐站立原地,最上首的吉太傅率先回应。    “皇上,此次呈上的新任京都指挥使名册,就是上卿府经过深思熟虑选择的,他们每人都办事稳重,而且多年来在兵部蒙卿那里考核皆是优良。”    “吉卿的没错,皇上,微臣兵部每年考察一十八府与三十八城兵将,因此选送给上卿们的候选人,都是连续多年考核优良之将领。”    上首另一名白发长须的上卿太傅,也紧随其后。    “先帝时任命魏嵩的诏书,就是经臣之手发出,臣议书卿黄用郎,也赞同吉卿与蒙卿所言。”    “臣,白虚谷附议。”    四名上卿,态度不出意外的一致。    拢在宽松袖子里的手指微微弯曲,像是凭空捏住了一根不存在的缰绳,在帝王脸上却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    “上卿府递上来的名册,朕自然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