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9 真假太子(二)(第2/2页)大风缥缈录

道可靠,不过调任外将来京都,你们可曾询问过副指挥使的意见呢?”    “这倒未曾。”四人中最年长的吉卿回禀道,“选任京都指挥使,未曾听过要听取副手的意见。”    殿外一行内侍低眉垂首,快步进入殿门。    尖利的声音在东华馆大殿中响起。    “皇上,太子殿下到了。”    “进来吧。”    话音刚落,殿外立刻走来一名面容俊秀的年轻人。    太子体格如雏虎出林,步履随风,给整座透着清雅香气的大殿中,带来一缕清新山风。    “太子今年也二十岁了,跟随三位太傅学习这么久,也该知晓点政事,这件事就交给你和四位上卿处置吧。”    完,帝王留下四位上卿与刚刚进殿来的太子,重新走回偏厅。    咯噔。    挪动铜器的声响从偏厅内传出。    接着有吹气声发出,想来是又在点燃那座,能发出烈马嘶鸣声的精巧铜灯。    内侍搬来桌椅放在吉太傅上首。    太子冲两位太傅行过礼,便一同落座询问起今的议事内容。    吉太傅慢慢悠悠讲述完因果,太子也立刻明白了,今为什么会把自己传来参与议事。    皇上前日将久病的魏嵩革职,那京都指挥使的职位便成了一个空缺。    上卿府反复商议后,呈上了一份候选人名册,那新任的京都指挥使,就由皇上在这份名册里选任。    在不时响起的嘶鸣声中,太子翻开名册仔细查看一遍,立刻发现其中蹊跷。    这份京都指挥使候选人名册,共有十人。    其中京都九大营卫将军三人,北方十八府将领五人,南方三十八城将领两人。    要是单单看这份名册,最合适的自然是,九大营卫将军中的一人。    要是按照前指挥使魏嵩的经历来看,五名北方十八府将领,也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至于南方三十八城的两名将领,名册中所列考核,军功,家世,履历,也都是上上人选。    可是偏偏漏掉一个人,李一利。    “吉太傅,不知道上卿府筛选这份名册用的是哪种方法?”    太子一脸正色请教,从四名上卿中最年长,也是资历最深的吉太傅打开话题。    吉太傅抚着长须,从容不迫道。    “名册原本三十余人,由兵部蒙卿,先从考核优良的将领中筛选二十余人,其余上卿每人提名一位合适人选,然后昨上卿府共同审议一后,遴选出十名优中之优。”    这话听起来滴水不漏。    筛选者本就是优良将领,又经过上卿府九名上卿一的审议,每个人都可以是军中楷模。    “吉老师所言极是。”    “殿下。”吉太傅一拱手,打断太子的话。    “今日不是书房讲课,老朽与黄卿也不是太子师,现在是殿下代皇上临政,与微臣们商议政事,称呼微臣官职才合适。”    太子心知今不同往日,也不恼,微微一笑。    看起来是自己与四位上卿坐在大殿中议政,可是大风朝的帝王,此刻也在倾听所有人的对话。    除了设立工馆外,今选任京都指挥使,算得上皇上登基两年来,京都中最大的人事变动。    太子并不清楚,父皇是否有中意的人选。    毕竟从父皇还是太子的那些年起,几乎就沉迷在这些精巧的玩意身上,与军中将领几乎没有多少交集。    不过太子自己心中,却有一个极合适的人选。    京都副指挥使李一利。    无论从家世,履历,职务,还是从才能,品性,年龄来看,都无可挑剔。    最重要的一点是,太子觉得自己还需要,一位能教授自己兵法的老师。    副指挥使成为太傅,恐怕有点困难。    但是京都指挥使要成为太傅,再加上至少一位柱国将军的支持,有皇上同意跟太子亲自提议,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太子府内。    隔间中突然变得异常安静。    李可依好奇的打量着,坐在末席的清瘦书生。    这太子府李可依经常来玩耍,之前从未注意过这名书生。    今却对这名,总是穿着布衣的书生,燃起了十万分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