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卷_二、鸟瞰巴黎(第7/9页)巴黎圣母院
就已颇具规模了;还可以看见郁郁葱葱的小布列塔尼林园和猪市,猪市中央矗立着一口可怕的大锅,用来处死制造*的人。你大概已经注意到,在库蒂伊村和圣洛朗镇之间的荒凉平原上有一个小土丘,丘顶上有一座建筑物,从远处看,犹如一排倒塌的柱廊竖立在坍陷的屋基上。那不是帕特侬神庙,也不是奥林匹亚山的宙斯庙,而是隼山绞刑架。
我们把巴黎的建筑作了介绍,是想让读者对旧巴黎的轮廓有个大致的印象,虽然介绍简明扼要,但列举的建筑太多,即使读者已经清楚了,我们仍想用几句话作一个概括。巴黎中央是城岛,看上去像只大乌龟,那几座覆盖着鳞状瓦顶的大桥犹如乌龟的脚爪,从灰屋顶的龟壳里伸出来。左边是大学城,就像是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巨石,坚硬,稠密,拥挤,布满了尖塔。右边是一望无垠的半圆形新城,不计其数的花园和历史性建筑物错落其间。这三大部分,无论是老城还是大学城和新城,都是街道密布,数不胜数。塞纳河,用杜·布勒尔的话来说,“哺育巴黎的塞纳河”,流经全境,河上拥塞着一座座沙洲、桥梁和船只。巴黎周围一马平川,点缀着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和美丽的村庄;左边有伊西、旺沃、蒙鲁日,以及既有方塔又有圆塔的让蒂伊;右边也有二十来个村镇,从孔弗朗到主教城。天边山峦环抱,好像在给一只大盆镶边。在远处,东边是万森城堡和它的七座四角塔,南边是比塞特尔城堡和它的小尖塔,北边是圣德尼城堡和它的尖塔,西边是圣克鲁城堡和它的主塔。这就是一四八二年的乌鸦从圣母院钟楼顶上看到的巴黎。
然而,关于这座城市,伏尔泰却说,“在路易十四以前,只拥有四座美丽的建筑”,也就是索邦神学院的圆顶、神恩谷修道院、新卢浮宫,第四座我记不清了,可能是卢森堡宫吧。值得庆幸的是,伏尔泰仍然写出了《老实人》,而且,在人类历史上,他是最善于发出魔鬼般冷笑的人。不过,这证明了一个绝世天才可能会对不是自己本行的某种艺术一窍不通。莫里哀把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称做“他们那个时代的米尼亚尔”,不就自以为在恭维他们吗?
言归正传,继续来谈十五世纪的巴黎。
十五世纪的巴黎不仅美丽,而且非常协调,是中世纪历史和建筑艺术的产物,是一部关于石头的编年史。它的建筑风格有两个层次,一种是罗曼式的,另一种是哥特式的,因为古罗马建筑早已消失殆尽,只有朱利安公共浴池顽强地冲破中世纪厚厚的地层,依旧矗立在巴黎。至于凯尔特那个层次,即使到很深的地下去挖掘,也难找到它的遗迹。
五十年后,进入文艺复兴时代,在庄严单一而又丰富多彩的巴黎,掺进了文艺复兴时期形形色色、灿烂夺目的新奇建筑式样和体系,那就是罗马式半圆拱腹、希腊式柱子和哥特式扁圆拱顶,还有柔和而完美的雕刻、情趣超俗的阿拉伯装饰图案和柱头叶形装饰,和路德同时代的异教情调的建筑。这时候的巴黎在视觉上和在想象中可能不如过去和谐,但也许更加美丽了。但是好景不长。文艺复兴失之偏颇,它不满足于建设,还要毁灭历史文物。确实,要建设就要有地方。因此,哥特式巴黎的完整无缺只历时很短时间。圣雅克-德-布什里教堂的钟楼还没有完全竣工,旧卢浮宫就开始拆毁了。
从此以后,这座伟大城市的外貌日益衰颓。哥特式巴黎代替了罗曼式巴黎,到头来它自己也消失了。可是谁能说得清楚又是什么样的巴黎代替了哥特式巴黎呢?
有卡特琳·德·梅迪奇斯的巴黎,便是杜伊勒里宫;有亨利二世的巴黎,在市政大厦,这两座建筑仍然具有高雅的趣味;有亨利四世的巴黎,那是在王宫广场,周围是三色的房屋,有砖头砌的正面、石头的墙角、石板砌的屋顶;有路易十三的巴黎,那是神恩谷修道院,一座低矮粗壮的建筑物,穹隆犹如篮子的提手,圆柱挺胸凸肚,圆顶酷似驼峰;有路易十四的巴黎,在残废军人院,宏大,华丽,金灿灿,冷冰冰;有路易十五的巴黎,在圣絮尔皮斯教堂,有石刻的螺旋饰、花带结饰、云彩、密纹和菊苣叶饰;有路易十六的巴黎,在先贤祠,那是罗马圣彼得教堂的拙劣仿制品,整个建筑不自然地堆砌,线条很不和谐;有共和国的巴黎,在医学院,是古罗马和古希腊风格的拙劣模仿,看上去像古罗马的圆形剧场或古希腊的帕特侬神庙,正如共和国三年的宪法和古希腊米诺斯法典相像一样,这种建筑风格在建筑史上称做“穑月”风格;有拿破仑的巴黎,在旺多姆广场,那是雄伟壮丽的巴黎,用大炮铸成了一根铜柱子;有王朝复辟时期的巴黎,在交易所,一排雪白的柱廊支撑着光滑的中楣,整个建筑呈正方形,耗资两千万。
在各个城区都有一定数量的民房在风格、式样和姿态上和这些特征迥异的纪念性建筑物相似,行家一看,便能辨别出哪些民房同哪座历史建筑物出自同一个时代。只要懂行,哪怕从一个门环上也可以发现一个世纪的精神和一个国王的风貌。
因此,现代巴黎的面貌是无法概括的,它是好几个世纪建筑风格的集锦,而最美的已经消失。现在的首都只是在房屋的数量上增加了,可那是些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